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田林縣的壯族地區(qū),女孩子到了婚嫁的年齡,往往不是嫁出去,而是娶婿上門,這種叫“歐貴”(即“娶婿上門”,也叫“入贅”)的奇特婚俗自古流傳至今,而且十分普遍、盛行。
在田林的壯族中,不少村屯上門入贅的男子往往占同齡男子的大半以上。一個村屯里,家家戶戶都有人上門入贅,真是與眾不同,別有一番風(fēng)味。“歐貴”婚俗中女娶男嫁,上門的女婿深受尊重,家庭結(jié)構(gòu)沒有婆媳、姑嫂等關(guān)系,比如男方去到女方家中,女方是長女,女方弟妹就稱男方為“大哥”,長輩則稱其為“老大”;如果是次女,女方弟妹就稱男方為“二哥”, 長輩則稱其為“老二”,以此類推。當?shù)貙?ldquo;歐貴”的男子的社會地位也都是同樣平等給予的,男子無論是社會地位或是家庭地位都得到應(yīng)有的尊重,體現(xiàn)“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因為女方可以娶夫回去,姓氏跟誰姓都可以,因此女孩也可以延續(xù)香火,所以“歐貴”婚姻比例仍相當高,女人“半邊天”的說法毫無夸張。田林壯族上門入贅婚姻如此之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女方而言,源于以下四種情況:
原因一:自古以來,田林壯族民間一直尊崇婭洛(壯族民間傳說的造物主布洛馱之妻)、婭幌(壯族民間傳說的谷物女神)和婭囊仙(壯族民間的女英雄)等,因此,壯族民間素來有“男女都一樣”的觀念,人們對生男生女的態(tài)度都基本一樣,并不在意是男是女。在他們眼里,男女沒有貴賤之分。有時候,覺得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會體貼和伺候老人,更會孝順父母,因此,他們往往希望生育女孩。家里生有女孩,特別是對那些聰明、漂亮或者具有某種特長的女孩,父母一般都不愿或不輕易讓其外嫁。
原因二:村里的環(huán)境條件好,或娘家比較富裕等,也往往不愿讓姑娘外嫁。一些城鎮(zhèn)或村屯,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較好,交通比較方便,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都相對比較優(yōu)越,而男方家的各方面條件又不如女方家,這時候,姑娘們通常也是不愿意離開本村屯,不愿意離開娘家,而其父母亦不肯讓自己的女兒嫁出去。于是,便招姑爺上門入贅。
原因三:那些只生有女孩而沒有男孩的家庭,就更需要招姑爺上門入贅傳宗接代了。按照壯族民間習(xí)俗,男子上門入贅,要改隨女方姓氏,女方家就有人傳宗接代了。有的人家認為,嫁女兒出去只賠不賺,劃不來,雖然出嫁前男方要付給一定的彩禮,但出嫁時娘家同樣要有相當?shù)募迠y陪嫁。
原因四:女方是長女或兄弟外出工作的家庭,也通常招姑爺上門入贅,來擔當家里的“頂梁柱”,把女婿當作兒子看待。
就男方來說,主要源于家里兄弟多。如果家里兄弟多,且家庭經(jīng)濟又比較困難,父母沒有能力討那么多的兒媳婦,就只好讓一部分兒子離家上門入贅。而有時,媳婦多了,妯娌之間往往難免鬧不團結(jié),無端給老人增添許多煩惱。特別是國家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人們生小孩都比較多,一對夫妻常常都會生育五六個以上的小孩,有的甚至多達10來胎。孩子多,家庭經(jīng)濟自然就困難,而住房亦有限,因此,讓一部分男孩子上門入贅就很自然了。
在田林壯族村寨招姑爺上門,常見的有短期上門和永久入贅兩種情況。
短期上門:時間多則5到8年,少則2至3年,甚至更短,到期即讓女方隨丈夫回夫家。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女方弟妹尚小,需要姑爺先上門一段時間,一起照顧女方的弟妹,待弟妹長大了便可離去。這種婚姻男人們一般都樂意接受,因為結(jié)婚時,男方往往不需要付給女方太多的彩禮,基本上由女方家里自行操辦。將來男方攜帶妻子回自家時,不得與女方家分配家產(chǎn),屆時只能任由岳父岳母分給多少即得多少。這種情況的上門后來又演變成一種叫“做兩邊人”的婚姻狀況,即男女同是一個寨子人時,生產(chǎn)勞動方面則兩邊家里都要兼顧。
永久入贅:這種情況在相親說媒時即已事先講好,有的還立字據(jù),以示永不反悔。永久上門入贅的男子要改隨女方姓氏,至少其子女必須隨母姓。即使將來分了家,家里的神臺亦只擺供女方的祖宗。有的人家則讓子女帶父母兩姓。
“歐貴”的步驟和程序與“歐貝”(娶媳婦)大體相同,都要經(jīng)過問親(上門求親)、定親(擺定親酒、定婚酒)、合八字(請會看黃道吉日的師公給男女雙方合生辰八字,合則成婚,不合則雙方另擇他人)、迎親(迎接新人結(jié)婚)等程序,只是不比“歐貝”(娶媳婦)隆重而已。不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群眾婚姻觀念的變化,“歐貴”與“歐貝”一樣,步驟和程序都大大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