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四川省脫貧攻堅大會在成都召開。大會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精神,對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部署、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王東明書記在本次扶貧工作會上明確,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必須在“精準”上下功夫,其中,他提出堅持“六個精準”的任務要求,意義十分重大,再次為我省扶貧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我省是國家重點扶貧省份之一,眼下又即將迎來“十三五”開局之年,在機遇和壓力并存的情況下,面對新起點、新形式,如何站高謀遠,進一步做好扶貧規(guī)劃、不折不扣完成工作目標,不僅需要智惠的考量,更需要實踐的檢驗。
自扶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我省扶貧工作穩(wěn)步推進,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然而,盡管四川地大物博,但受自然環(huán)境因素制約,發(fā)展條件不具先天優(yōu)勢,貧困面大量寬也是客觀存在。我省扶貧攻堅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有迎接困難、挑戰(zhàn)極限的思想準備,更應從實際出發(fā),以從嚴從實的態(tài)度抓好扶貧工作。王東明書記指出,脫貧攻堅絕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解決,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完成。筆者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只有在行動和措施上找亮點、出實招,力爭打造脫貧攻堅的“升級版”,才能早日實現同步小康。
第一,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應防止思想行為華而不實。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謹防兩種不良傾向。一種是假動作扶貧,一些地方口號叫得響、制度定得多、規(guī)劃也很豐滿,而行動起來卻是漫不經心,他們往往象征性地為群眾做點“實事”,之后便任其發(fā)展。另一種則是應付式扶貧,遇到上級要來檢查、驗收扶貧工作時,地方干部便忙得不亦樂乎,又是跑上跑下,幫助群眾操持家務;又是忙里忙外,進駐田間勞動生產,待領導考核一過,一切又風平浪靜,先前的熱情沒有了。這般只重表面,而輕實干的“面子工程”,不能真正給困難群眾帶來實惠,脫貧攻堅就很難達到預期目的。
第二,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應倡導黨員干部全員作為。先前,為了更好推動扶貧工作落地見效,各地均落實了“掛包聯”和“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制度,群眾反響較好。然而,制度好才算是第一步,關鍵還要看創(chuàng)新落實給不給力。結隊幫扶工作不能僅靠“第一書記”單打獨斗,還需要倡導干部職工全員參與。比如,某單位要聯系一個貧困村,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給“第一書記”去完成,其他人則抱著無所事實的心態(tài),好像扶貧工作與自己并沒有多大關系,于是,“第一書記”感覺壓力山大,在實際工作中也的確面臨很多尷尬。很明顯,過度強調“第一書記”的職能職責,而弱化集體參與作用,扶貧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兒去。
第三,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應鼓勵志愿團隊積極參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所有人將實現共同富裕,要順利達成理想目標,必定是人人參與、互利共贏的結果?梢,在實施扶貧攻堅的過程中,政府的主導地位不可撼動,但社會力量的參與也是決勝之本。因此,要在全社會發(fā)起愛心扶貧的總動員,發(fā)揮優(yōu)良傳統(tǒng)、宏揚志愿精神,讓愛心企業(yè)、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結隊幫扶,為貧困地方、困難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經濟和物質支持。鼓勵愛心團隊投資地方公益設施建設,不但可以緩解地方政府項目支出壓力,還會吸引更多人接力愛心賽跑,直至成為社會安定、團結、和諧的攻堅力量。
如果說,要用五年的時間來完成全面脫貧,任務的確還很艱巨,那么,在高壓之下,也必然能激發(fā)人們創(chuàng)造幸福的斗志和熱情。只要我們擁有奮發(fā)向上的姿態(tài)、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思維和務實有為的舉措,堅持持多方發(fā)力,建設全面小康才指日可待,我們最終也才能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