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瘋啦”20年前,在法國阿爾薩斯的家中,當克里斯托夫·文森特說要在中國廣西的陽朔結婚時,全家人這樣驚呼。
1991年,克里斯托夫·文森特來到了陽朔,在西街上開了一家西式餐廳,娶了一位陽朔姑娘,并給自己起了一個中國名字。他就是“文雙福”,樂得法式餐廳的老板,如今已在西街生活了20年。他的雙胞胎哥哥1997年也來到陽朔,起名為“文雙祿”,同樣娶了一位陽朔姑娘,在陽朔安家立業(yè)。
由于向往陽朔美麗的山水與風土人情,每年數(shù)百萬的老外紛至沓來。他們在這里游覽觀光、體驗文化、休閑度假,也有不少留下來生活創(chuàng)業(yè),老外們也成為陽朔一道獨特的風景。
帶來文化碰撞
談起老外對陽朔旅游發(fā)展的影響,陽朔縣委書記譚峰半開玩笑地說:“老外們讓當?shù)厝碎_始思考世界性的問題。”
“中國人見到陌生人往往很冷淡,外國人見到陌生人會說‘hello’,感覺大家都是朋友。這樣旅游才能發(fā)展起來。在與老外們的交往中,當?shù)厝寺犝f了很多外邊的事情,也愈發(fā)感覺到家鄉(xiāng)的山美水美,F(xiàn)在很多農民都會說英語,有的還跟外國人做起了生意。”譚峰說。
英文名字叫Christina的廖初弟是陽朔縣高田鎮(zhèn)歷村的一名鄉(xiāng)村導覽員。她告訴筆者,外國游客出于禮貌經常會跟她擁抱或是親一下臉頰。剛當導游時,當?shù)厝藢Υ撕懿涣晳T,生出很多流言蜚語,甚至一度影響了她家的和睦。如今,村民都了解這是西方人的一種禮儀,習以為常了。
1997年,16歲的廖初弟看到大量的老外到陽朔來旅游,便進入陽朔第一家外語學校——巴克蘭國際外語學校學英語,一年后當起了鄉(xiāng)村導游。她接待過來自德國、意大利、法國、荷蘭、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游客,可謂朋友遍天下。這些外國朋友中有的來陽朔不止一次,有的還推薦家人朋友來。“我從來不需要到車站去等游客,都是外國朋友給我發(fā)電子郵件,約定時間。”
在陽朔,像廖初弟這樣的農民外語導游還有很多。也許他們的發(fā)音并不標準,語法也并不嚴謹,但他們的純樸、親切和熱情特別受到外國游客的喜歡。高田鎮(zhèn)歷村全村不到800人,會說外語的鄉(xiāng)村導覽員就有130多人。在與老外們的交往中,陽朔的老百姓在把家鄉(xiāng)介紹給外國朋友的同時也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從老外們對陽朔的贊嘆中,陽朔百姓也更以生在這樣美麗的土地上而格外自豪。
引領旅游方式
“可以說陽朔的旅游是外國人徒步走出來的,背包背出來的。”陽朔縣旅游局局長黃永忠說。
與國內旅游團隊傳統(tǒng)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方式不同,歐美游客更喜歡三三兩兩,背著背包自由游走。
攀巖是陽朔的一大招牌。自1992年美國攀巖者Todd Skinner在月亮山上開設了首條攀巖線路,陽朔的天然攀巖勝地開始吸引世界各地的攀巖愛好者。經過這些年的發(fā)展,陽朔的攀巖線路已經超過50條。2008年,陽朔舉辦了第一屆國際攀巖節(jié),至2011年已連續(xù)舉辦了4屆,每屆都有數(shù)百名攀巖愛好者參加。
騎自行車游十里畫廊,登月亮山,在龍門水巖或菩薩水巖洗泥浴……這些時尚的旅游方式都是歐美游客帶動起來的。
近年來,鄉(xiāng)村休閑游又成為歐美游客的“新寵”。在陽朔的鄉(xiāng)村,不時可見老外們在田間地頭體驗勞作的場景,有的則跟當?shù)厝藢W習烹飪。“外國游客很少專門去看景點,他們更喜歡去鄉(xiāng)村看農民種什么。今年春天,我的一個美國朋友專門帶著孩子到陽朔來體驗鄉(xiāng)村生活。我?guī)е麄內シN花生,他們一家人特別高興。魚鷹捕魚也是老外特別喜歡的。”廖初弟說。
徒步、騎行、漂流、泥浴、攀巖……外國游客用他們獨特的眼光發(fā)現(xiàn)著陽朔之美,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體驗著陽朔的與眾不同,如今這樣的旅游方式也逐漸受到國內游客的喜愛。據(jù)陽朔旅游部門預計,今年到陽朔旅游的人數(shù)將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50%以上的游客會選擇徒步或騎行。
催生全新業(yè)態(tài)
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自助旅游的老外背包客讓陽朔西街成了聞名遐邇的“洋人街”。西街涉外旅店、酒吧、網吧、咖啡店、書畫店、工藝品店、俱樂部、外語學校等一度達上百家。
“在西街上,民居旅館的床位大概是2.5萬個,40%的客人都是外國背包客。”陽朔升泰旅游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韋洪勇表示,歐美游客特別喜歡體驗當?shù)氐拿袼酌耧L、地域文化。
黃永忠說,“外國游客為陽朔帶來了新的文化,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狂歡節(jié)這些節(jié)慶為陽朔增添了很多國際元素,使之增添了吸引游客的新賣點。陽朔現(xiàn)在是全國有名的英語角,很多人到陽朔邊打工邊學英語,各種機構主辦的英語夏令營也十分火爆。”
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陽朔的外語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fā)展起來,卓悅英文書院、西街外國語學校、歐美達英文學校等外語學校紛紛掛牌成立,最多時達30所。這些學校不僅教中國人英語,也教外國人中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03年開始,每年到這些學校學習的都在6000人次以上。
陽朔的田園風光讓無數(shù)外國游客流連忘返,有的歐美游客干脆留在這里開起了鄉(xiāng)村旅館。在遇龍河畔的矮山門村有一家荷蘭人開的旅館,叫格格樹。店主喀斯特和妻子鮑莉以前是旅行社的領隊。
2006年的一天,喀斯特帶團到遇龍河,一下子愛上了矮山門村這個離河畔不遠的小村莊。之后,他們夫婦倆向村民租下了一棟老屋,在保持外貌的基礎上略加裝飾,室內則按照簡約舒適的風格精心設計裝修,庭院里種上花草,擺上鋪著格子桌布的方桌,鄉(xiāng)村氣息濃郁,又不失時尚氛圍。
喀斯特說,“很多人喜歡這里的安靜,這幾年,除了歐美游客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從大城市來這里。這些老房子墻很厚,夏天不熱,冬天不冷,而且很漂亮。”
在格格樹的旁邊,一位河南人開了一家武館,教老外中國功夫,他的女朋友則教老外書法與繪畫。受格格樹的啟發(fā),矮山門村的農家旅館已達十余家。而在陽朔全縣,農家旅館已有200多家。
陽朔美麗的山水風景、醇厚的風土人情、安寧的鄉(xiāng)村生活,吸引著外國游客絡繹不絕前往并陶醉其中。正是他們的口口相傳,使陽朔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也是新的旅游理念與旅游方式的傳播者。如果說陽朔是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水墨畫,外國游客無疑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抹水彩。
責任編輯:sp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