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蓮峰  前面鱗次櫛比的樓臺亭閣,蒼翠欲滴的扶疏林木,平地拔起的一座山峰,那就是名揚海內(nèi)外的陽朔萬山主峰——碧蓮峰。碧蓮峰海拔297.8米,相對高度186.2米,劉禹錫詩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在這邊看,山腰峭壁如練,平滑似鏡,故又叫作“鑒山”。待我們的游船行到漓江大橋,我們再回首遙望這座山,它就象一朵含苞欲放的芙蓉,浴水而出的蓮花。它周圍的群山,象片片荷葉襯托著它,因而得名“碧蓮峰”。無怪徐霞客一到陽朔,便驚喜萬分,贊譽這里是“碧蓮玉筍世界”。 如果您想登碧蓮峰,只有沿其西北面唯一的羊腸小道,披荊斬棘,方能攀達峰頂。當你登上碧蓮峰之巔,陽朔的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唐代詩人沈彬贊道:“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兩處怎如陽朔好,碧蓮峰里住人家! 陶潛,就是晉代的陶淵明,他作彭澤縣令時,在居室門前種了五株柳樹,自稱“五柳先生”,他的故居在避暑勝地廬山腳下,夠漂亮的了;潘岳,也是晉代人,他在河陽當縣令,走馬上任,就命全縣男女老少每人種上三棵桃樹,成活則賞,不種則罰。 三年過后,河陽境內(nèi)處處桃花盛開,那是怎樣的一派繁花似錦的動人景觀!可是,這兩個地方怎么能同陽朔媲美呢?“碧蓮峰里住人家”——陽朔,較之彭澤五株柳、河陽一縣花,更富詩情畫意。不知諸位注意到了沒有,陽朔的石山與其他地方的石山有所不同,其他地方的石山光禿禿的,山體裸露,而陽朔的石山綠蔭覆 網(wǎng)蓋,林木蔥蘢,滿眼是醉人的綠,嫩綠、翠綠、淺綠、墨綠,觀之明目清心。 陽朔公園
陽朔公園于1915年建,原名壽陽公園,占地340多畝,園門題名系藝術(shù)大師劉海粟先生1978年所書。園內(nèi)一溪一池、三山四洞,西郎山、獨秀峰、鐘靈山(又名陳搏山)獨立于園內(nèi),山上分別筑有會仙亭、臥云亭和放鶴亭,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考察過的龍洞、碧蓮洞、來仙洞。雙月溪橫穿園中,另有春蕾苑、柚子園,林木蔥蘢,景色幽雅,為典型的融自然山水為一體的園林。 游人可在綠茵悠悠的草坪上練習太級拳,也可登上臥云亭,看陽朔全景,懷古思今……是人們休假、娛樂、健身的理想去處。 徐悲鴻故居 
1936年,我國杰出的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徐悲鴻先生來陽朔,居住在李宗仁先生送給他的這座房子里,期間創(chuàng)作了《漓江煙雨》等大批傳世之作。是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部生態(tài)旅游帶

這是一條遠離城市喧囂親近大自然的中部生態(tài)旅游帶是集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旅游觀光、特產(chǎn)采摘、尋古探秘等,同時也是自駕車越野愛好者體驗駕乘樂趣的絕佳賽道,沿途空氣清新。沿途主要景點有:龍?zhí)堕T、古石城、七仙峰茶廠、萬畝金桔觀賞采摘園。 孫中山紀念堂 
1921年11月底,時任非常大總統(tǒng)的孫中山先生率船隊由梧州抵達陽朔,下榻陽朔縣立高等小學校,發(fā)表了《實行三民主義,開發(fā)陽朔富源》的著名演講,在胡漢民、張猛等人的陪同下,游覽了碧蓮峰下的南山厄、金鑒山寺及陽朔公園。為紀念中山先生,1931年在碧蓮峰西麓建堂紀念。1981年重建,現(xiàn)一樓主廳為孫中山先生事跡陳列室。 西街 在中國旅游名縣陽朔,有一條世界聞名的西街。 西街是一條小街,是縣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條青色的石板路,兩排低矮的磚木房,小青瓦、白粉墻、坡屋面、吊腳樓,散發(fā)著濃濃的古香。過去,西街除幾家店鋪外,居民大多還是農(nóng)民,處于“半是鄉(xiāng)村半是店,可為生意可為耕”的半商半農(nóng)狀態(tài)。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陽朔對外開放,西方游客發(fā)現(xiàn)了西街,那些被大都市喧囂和快節(jié)奏的工作攪得身心疲憊的西方人,在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灣”。同時,他們對當?shù)毓艠愕溲诺拿窬雍蛡鹘y(tǒng)文化、民風民俗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紛紛把對西街的獨特感受寫進旅游指南書上。 近些年,每年到西街觀光、休閑的境外旅游者超過數(shù)十萬人次。他們有住幾天、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幾年的,有的干脆在西街成婚、開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成了超越地域的“地球村”,成了規(guī)模龐大的“外語角”。 山水園 
山水園原為碧蓮峰東麓瀕漓江處一古道,道上不僅風景幽雅,且是觀賞周圍各景點的最佳處。道旁石壁上有數(shù)十處歷代石刻,其中有著名的“帶”字碑和“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詩碑等精品。北端有鑒山樓,迎江閣等古建筑。 1960年周恩來總理曾在此留影。這一帶現(xiàn)已辟為“陽朔文化古跡山水園”,2001年榮獲國家3A級景點。 曹鄴讀書巖 
縣城北天鵝山下一天然石巖,相傳晚唐著名陽朔藉詩人曹鄴青年時的讀書處。舊時還建有慈光寺(亦稱城北寺),現(xiàn)已無存,明代大學者解縉有詩云:“陽朔縣中城北寺,人傳曹鄴舊時居,年深寺廢無僧住,惟有石巖名讀書。”(此詩刻于巖前石壁上),F(xiàn)在洞旁建有陽朔圖書館,山后桃李園建有“讀書亭”,登臨可觀陽朔全景。
責任編輯:san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