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是廣西生豬養(yǎng)殖第一大縣和國家生豬調出大縣,如何處理養(yǎng)殖場病死豬污染問題一直以來是該縣的一大難題。在開展“清潔鄉(xiāng)村·美麗廣西”活動中,該縣積極探索和試驗“堆肥法”無害化處理病死豬技術并取得了成功。
博白臺記者 劉桂榕
——我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是博白鎮(zhèn)柯木村比得福豬場。以往關于病死豬的處理方法都是比較傳統(tǒng)的填埋、化制的方法,但是工作量都比較大,處理的成本也很高。目前比得福豬場有一種新的處理方法,叫做“堆肥法”無害化處理。這種新的技術不僅達到了防疫的要求,而且每頭的處理成本也很低,而且操作也是非常的簡單。
博白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所長 鄒冰
——“堆肥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技術操作簡單,而且處理成本很低。這項技術操作起來就是先建好這個堆肥房,在堆肥房底部先堆放這個木槺,就是20公分,(然后)把死豬就平放在木槺上面,然后在死豬的上面鋪蓋木槺15公分左右,保證每一頭豬都要完成包裹。
在博白縣比得福豬場的堆肥房,記者沒見一只蒼蠅和蚊子,也聞不到一點臭味,更看不到污水流出,對周邊環(huán)境沒有造成任何污染。
博白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所長 鄒冰
——如果(堆肥房)里面的溫度過高了,超過60度以上,就是木槺的含水量過高了,我們就往這個木槺上面灑一層干燥的木槺,讓它把水吸干,很快就可以達到這個水平了。
據(jù)了解,“堆肥法”無害化處理技術采取的是原始的生物降解法,材料是木屑和水。病死豬采用“堆肥法”無害化技術處理后,產生熱循環(huán),進行生物降解,經(jīng)過高溫發(fā)酵,可徹底殺滅病原體,達到無害化處理的效果。這個過程大概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用過的木屑還可作有機肥。
博白縣比得福豬場技術場長 林成鎮(zhèn)
——采取這種方法,處理成本低,我們操作簡單,經(jīng)濟實惠,處理的成本大概每一頭病死豬是3到5塊錢。我們進行這個病死豬處理之后的有機肥,我們就提供給種植基地。這種方法我認為是很值得推廣、應用的。
據(jù)了解,博白縣比得福豬場采用“堆肥法”無害化處理病死豬技術后,一年可節(jié)約處理病死豬的成本10多萬元,而且,處理后的木屑又作為有機肥出售,這塊一年有3-5萬元的收入。目前,該縣已有100多家豬場使用“堆肥法”無害化處理病死豬技術,全縣一年節(jié)約處理病死豬的成本達1000多萬元。
“堆肥法”無害化處理病死豬技術不僅為廣大養(yǎng)殖戶帶來了經(jīng)濟效益,而且為博白縣的環(huán)境保護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