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隆林漢族之特色美食——灌腸粑。
灌腸粑是自治縣椏杈、天生橋、者保等鄉(xiāng)鎮(zhèn)高山漢族的風味美食。因其清香黏糯,營養(yǎng)豐富,既能當菜,又可當飯下肚;冷卻后儲存,其味久置不變,可攜帶遠行當送禮佳品,所以成為隆林漢族人民喜食的特色食品。
在每年的臘月間,家家戶戶忙著宰殺年豬。殺年豬的當天,主人家就要著手做灌腸粑。因為有了灌腸粑,就無形中為新年添加了年味。
灌腸粑的做法:預先提前七、八個小時將糯米用水浸泡好,制作時按糯米與豬血2:1的比例一起混撈,再放入適量的鹽、草果、花椒粉等佐料。把翻洗干凈的豬大腸(菜油洗大腸既干凈又能除腥臭味,腸子上附有的網油要保留)放入盆中,按照大腸的原樣,用棉線捆扎一頭后,拇指將腸子往里翻。這時,開始往里翻的腸子內塞豬血糯米,待糯米塞滿腸子,又用棉線將另一頭捆扎好,以防蒸時溢出。為了保持美觀,最好將附在腸子上血水洗干凈。放在灶具上蒸時,猛火將水燒開后,為保證灌腸粑不開裂,應改用文火蒸。三個小時后,美食灌腸粑就大功告成了。
根據經驗,出籠的灌腸粑小截的比大截的好吃。趁熱吃時,根據各人的喜好,吃多少就用小刀切多少,那個感覺呀,食客自己去口味就知道了。吃不完的灌腸粑,冷卻后可放入冰箱冰柜或在通風的地方懸掛長久保存,想吃時蒸熱即可。
當然,灌腸粑也可在平常的季節(jié)里制作。只要有豬血和糯米,按上述方法如法炮制,你也可以享受這道美食的。如果你不嫌麻煩,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