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騎樓城
梧州騎樓城。
騎樓城位于梧州河?xùn)|老城區(qū),連綿成片的騎樓是梧州昔日輝煌繁榮的標志。騎樓街士賈云集,最風(fēng)光時街上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造就了上萬富商。騎樓城最經(jīng)典的建筑是梧州海關(guān)舊址、思達公醫(yī)院舊址、大同酒店、新西旅社、大東酒家、粵西樓等,最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街道是馬王街和金龍巷。騎樓城的中心在騎樓城牌坊至中庭廣場,里面展示有趙光、牟子等梧州歷史名人雕像;在新西旅店至龍母太廟的防洪堤內(nèi)墻,有一段長1.4公里的梧州歷史文化長廊,游騎樓城一日便可讀懂梧州兩千多年歷史。
龍母廟
龍母廟
龍母廟始建于北宋初年,明萬歷、清康熙、雍正年間曾重修,是廣西少有保存至今的,具有宋代建筑風(fēng)格的文物古跡,有很高的歷史、旅游價值。
龍母廟依山面水,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由牌坊、前殿、中殿、后宮、行宮、龜池、商場等組成。正殿雄偉莊嚴、雕梁畫棟,前座正殿中供奉著龍母像,善男信女們多到此殿朝拜,以祈龍母賜福庇佑,故正殿前庭一年四季香火不斷。右側(cè)殿供奉傅大將軍像,左側(cè)殿供奉龍?zhí)。正殿后的中座懸掛著龍母進京巨幅浮雕。后宮陳列著龍母床和龍?zhí)哟,主殿右?cè)為龍母行宮,為接待室。
美食推薦
梧州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發(fā)祥地,古往今來,流傳著“食在梧州”的說法,嶺南地區(qū)嘗之不盡的各種美食都源于梧州風(fēng)味。
紙包雞
梧州紙包雞。
梧州紙包雞被譽為梧州一絕,源于清末,為北山腳下同園翠環(huán)樓酒家廚師官良首創(chuàng),后來成為粵西樓響當當?shù)恼信撇,名聞天下。紙包雞選擇走地三黃雞,斬件薄刀片間花,以多種調(diào)料配制,玉扣紙過油鑊后作皮,將腌過的雞塊包成荷包狀,放油鍋炸至紙包雞浮起、油面呈棕褐色。紙包雞炸好立即上席剝開外紙,瞬間奇香撲鼻,入口皮爽、肉嫩、骨酥,滋味濃厚,過后回味無窮。
龜苓膏
梧州龜苓膏。
龜苓膏是梧州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藥膳食品,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茯苓為原料,再配生地等藥物精制而成。明朝末年,梧州市場上就有出售“龜苓膏”的店鋪。如今,梧州很多人還保持在小食肆吃龜苓膏的習(xí)俗:從大塑料盆里舀一些黑亮的膏出來,盛在小碗中,加蜜糖或煉奶,客人用小羹子舀著慢慢吃,保健又怡情。龜苓膏的品種很多,甚至還有一些熱食的龜苓膏,秋冬時節(jié)吃既暖胃又爽口。
艇仔粥
梧州艇仔粥。
梧州依山傍水,古時就有許多水上人家,他們生活、勞作都在船上,一些商販便把生意做到江面上。商販搖著小艇裝著生活必需品、食品沿江叫賣,其中賣粥的最多。這種粥多是船上人家以新鮮河蝦、魚片配入稀粥中熬煮而成,稱為“艇仔粥”。每年西江水漲,這種艇仔粥又賣到被水浸的街市居民中去,久而久之,艇仔粥便成了梧州出名的地方小吃。
豆腐花
豆腐花
在舊梧州穿街過巷叫賣零售的小吃擔(dān)中,豆腐花是一種頗受歡迎、雅俗共賞的食品。在過去,經(jīng)常有路人圍著擔(dān)子,或站或蹲捧碗而嘗。也有住樓上的小康人家,聽到叫賣聲立即招呼,從臨街窗口垂下一個用長繩吊著的小籃子,小販便遵囑將豆腐花放進籃中,讓其拉上樓。待小販轉(zhuǎn)罷一圈街市回頭吆喝,再將空碗和錢裝在籃子吊下去。時至今日,梧州豆腐花已不再肩挑叫賣,而由工廠機械化成批生產(chǎn)成袋裝速食食品,打開一小包放碗中兌熱水,用湯匙攪拌片刻即成香甜嫩滑的豆腐花。
河粉
炒河粉。
梧州的上湯河粉在民國時期就已馳名粵港。上湯河粉里的“上湯”比桂林米粉和螺螄粉的湯水要復(fù)雜得多。首先,湯是以清甜的素湯加上豬骨一起熬制,每一個師傅和店鋪都有自己獨特的秘方,而那些秘方向來不外傳。上湯河粉除湯水制作精良、嚴謹之外,配菜也頗具地方特色,牛腩粉、扣肉粉、叉燒粉、牛肚粉、豬腳粉、腐竹粉等“眾菜爭輝”。當這些配菜配上味道口感皆絕的上湯,實乃嶺南飲食文化中的一大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