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是華南理工大學的研究生,2019年7月響應國家號召,來到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今年5月9日,李莎在回學校參加會議的途中不幸罹難,21歲的她將青春永遠地定格在了祖國西部山區(qū)的支教路上。5月14日,共青團廣西區(qū)委追授李莎同志為“廣西優(yōu)秀共青團員”,5月26日,共青團廣東省委追授李莎同志為“廣東省優(yōu)秀共青團員”。
做志愿者和孩子們的貼心人
李莎是四川巴中人,2015年考入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大學四年級期末,她通過選拔成為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
▲李莎(左四)在南寧培訓。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9年8月,11名支教團成員來到龍勝各族自治縣,在馬堤鄉(xiāng)東升村東升小學為當?shù)氐牧羰貎和e辦了一個“七彩夏令營”。支教團成員吃住都在這所鄉(xiāng)村小學,正當大家為生火做飯一籌莫展時,李莎一人包攬了廚房雜務,給同伴們做了頓可口的川菜。
“她的年紀是我們支教團成員中最小的,可生活能力是我們中最強的。”志愿者王亞權(quán)說,大家從此都叫這個性格直爽活潑的川妹子“莎姐”。但在同伴的眼中,李莎更是個細心負責的人。
▲2019年8月,李莎在馬堤鄉(xiāng)東升小學開展夏令營活動。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夏令營期間,有個性格孤僻的學生小鳳,經(jīng)?薇亲,也不愿跟老師和同學交流。通過家訪,李莎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務工,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于是,李莎一有空就想辦法接近她,陪她聊天,幫她扎頭發(fā)。經(jīng)過一個多星期,小鳳終于打開心扉,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每天早上一見到李莎就大喊一聲“莎姐姐”。
▲2019年8月,李莎在馬堤鄉(xiāng)東升小學開展夏令營活動送孩子們回家。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不僅孩子們喜歡她,村寨中的老人也都很喜愛這個姑娘。送孩子到家后,她經(jīng)常會陪家中的老人拉拉家常,老人們都說她像自己的親孫女一樣。
▲2019年8月,李莎在馬堤鄉(xiāng)東升村與村中老人拉家常。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鄉(xiāng)村孩子播下夢的種子
“自從來到龍勝小學,李莎通過各種方式給山里孩子帶去知識,給留守兒童送去溫暖。”龍勝小學副校長梁新華說,在六年級的實踐課上,李莎經(jīng)常與孩子們暢談她所學的專業(yè)、她的大學生活、她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感悟等。孩子們在她的影響下,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
▲在龍勝小學參加開學典禮并跟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學校,各年級的孩子們都喜歡李莎這個“大姐姐”。她在上課時有自己獨到的教學策略與技巧,教學有趣而有效,下課后跟同學們聊大學生活、聊明星,一起玩游戲,同學們經(jīng)常不愿她離開教室。
在六年級4班的學生石彬楊看來,李莎老師是個溫柔可親的人,課堂上同學們雖然有些吵鬧,可她十分有耐心。在實踐課上,她會跟大家講起她的大學生活和見聞,“聽完李莎老師的描述后,我對大學產(chǎn)生奇特的向往,想努力學習,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課外,李莎謙虛好學,經(jīng)常向年長的老師討教如何開展工作,并及時完成,從不拖沓,既講方法又雷厲風行。她在去世的當天上午還在班群里耐心解答家長的疑問。
踐行支教團初心和使命
“龍勝一對一”是西部計劃志愿者的愛心助學項目之一,主要任務包括志愿者們對貧困學生的家訪。李莎主動請纓,前往最偏遠的三門鎮(zhèn)進行助學工作。從縣城到三門鎮(zhèn)家訪學生家中,車程要一個半小時,還要徒步兩個小時。
家訪過程中,李莎了解到這個叫小琳的女童,原本學習成績不錯,還獲得過三好學生,但因父母離異,寄宿在母親娘家,學習成績也受到了影響。
了解到小琳的母親是因為丈夫家暴離婚,在凈身出戶的情況下還要背負夫妻共同債務。李莎感到十分氣憤,準備向法律專業(yè)同學咨詢意見以尋求幫助。在臨走時,還讓組長將30元餐費偷偷塞到門縫里。
“這次共同家訪的經(jīng)歷,我從李莎身上看到了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的擔當。”組長王亞權(quán)說,經(jīng)過聯(lián)系,他們?yōu)樾×盏募彝幦〉搅艘粚W期600元的資助款。
青春永遠定格在支教路上
“夢想有很多,我的最大夢想就是以后能好好回報社會,不辜負自己的所學。”這是李莎和同事朋友經(jīng)常說地一句話。被問到“為什么會來龍勝支教?”她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世界這么大總是要到處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李莎(右五)從廣州出征到西部支教。龍勝各族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但在5月9日下午2時48分許,李莎乘坐一兩輪摩托車返回龍勝小學參加會議,行至S301省道259公里蘿卜灘路段時,不慎從摩托車后座摔下受傷,送醫(yī)后搶救無效,于當天下午4時45分不幸離世。
在給女兒收拾遺物時,李莎的父親李明凱發(fā)現(xiàn),她出事時背著的書包里放著一個刻有廣東志愿者字樣的水杯和一本《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是她剛剛借過來的最喜歡的書,也是她最后留給爸爸的東西。”
“盡管女兒走了,但我覺得她無怨無悔。”李明凱說,女兒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我相信她的在天之靈也會安息,我們當父母的也會感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