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順著盤山公路去堯山上看:有的人還沒死,但墓修得好好哦,比好多農村人家的院子都大。”4月5日,記者在國家級4A景區(qū)堯山走訪,發(fā)現在幾千座散埋亂葬的墳場中,有上百座的“活死人墓”。各種各樣的墳墓,從十多平方米到數百平方米,越往山頂越“豪華”,總量還在持續(xù)的攀升中。
堯山景區(qū)是國家首批4A景區(qū)。國家《殯葬管理條例》明確規(guī)定,禁止在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qū)和文物保護區(qū)建造墳地。但記者從殯葬管理處等相關單位了解到,在堯山景區(qū)范圍內就有幾千座散埋亂葬的墳墓。記者在堯山索道停車場附近實地采訪時發(fā)現在這些違規(guī)建造的墳地中,有一些“活死人墓”赫然其中。有的墓已經做好,但墳內卻是空的;有的墓碑已經豎起,卻沒有刻字。當地村民說:“這些空墳有的是當地村民自己做的,等待出售;有些是已經有人買了,但人還活著,所以先預備著。”
“這里還不是‘活死人墓’最多的地方,通往堯山頂上的盤山公路兩旁,那才叫多呢。”有村民說。記者沿著盤山公路往山頂步行,發(fā)現幾乎山坡旁有小路的地方,坡頂都有各種墓群。這些墓群當中,有一些是人還沒有去世,卻已經在墓碑上刻了字,“預立”了起來;還有的是去世了一個人,已經葬入墓穴,而墳旁邊還有幾個墓穴是空的,顯然是同一個家族的預留墳地。已建和在建的“活人墓”,記者粗略估算下至少超過100座。
這些墓,大多是用石頭砌就,墓上貼著瓷磚,有仙鶴之類的各種圖片,墓前各種石桌石凳;有的墓“獨立”一處,如同“別墅”;墓前的石刻精美,有雕刻的石獅守在兩旁;還有的正在修建……越靠近山頂越大越豪華,“豪華”墓穴要比簡樸墓穴數量多,很多人明顯更喜歡大墓。
“桂林的農村有為老人家預留墳地的習俗,但是沒有像這樣成規(guī)模的,現在‘活死人墓’的出現是散埋亂葬的‘升級版’。”在桂林靖江王陵博物館工作的李先生說。
據了解,由于堯山地處七星、疊彩、靈川三縣區(qū)的交界處,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又臨近桂林傳統(tǒng)的掛子山墳場,隨著近年來市區(qū)人口的增多,墓價攀升,“風水寶地”越來越少,很多人“身未亡,先占坑”,導致了“活死人墓”的出現。
“這些‘活死人墓’,讓人觸目驚心,再不治理,堯山就可能成第二個掛子山了。”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市民表示了這樣的擔憂。
半山腰上,占地近百平方米的墳墓,尚未有“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