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最大城中村為何讓人“談村色變”?
一起來了解萬秀村的前世今生
核心提示
每天上午8時左右,居住在南寧市明秀北一里一間民宅里的業(yè)務員小張,都會離開他這間不足15平方米的出租房,來到樓下吃個早點,隨后騎上電動車從他所居住的萬秀村前往江南區(qū)上班。在萬秀村內,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像小張一樣居住在此的外來務工經商人員,從南寧市這個最大的城中村出發(fā),融入到這個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當中,去往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這個登記在冊流動人口高達53000多人的城中村,已經成為如今南寧市最大的城中村,甚至也被稱為廣西最大的城中村。
萬秀村里的交通車。
“前世”
由文明村 演變?yōu)?ldquo;城中村”
萬秀村的“萬秀”二字,是1942年三村合并時,從附近“萬安寺”和“明秀寺”兩個寺中分別取一個“萬”字和“秀”字組合而成,蘊含萬物萬事優(yōu)秀良好之意。早在1993年,萬秀村就曾獲得南寧市授予的“市級文明村”稱號。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萬秀村的村民大多依靠集體經濟、經商或是務農為主。“我初到萬秀村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的時候,村里大多數(shù)家庭還依靠種植時令蔬菜為主要經濟來源。”1999年開始擔任村委會主任的鄧培壽,對當時的萬秀記憶猶新。鄧培壽回憶,1999年的萬秀村全然沒有如今這個樣子,村民自建的房子多為三四層的獨棟樓房,僅夠一家三代居住。
不過,由于萬秀村毗鄰市區(qū)、出行便利,因此有不少的外來務工人員早已將目光投向這里。“那個時候,外地來邕務工的打工一族喜歡住在這兒,一是房租便宜;二是交通便利。”鄧培壽回憶,在1999年前后,有6000多名外來人口“扎根”萬秀村。
隨著城市的急速擴張,短短幾十年里,萬秀村原有的8300多畝土地被國家征用6000多畝。這些土地,逐漸演變成機關、學校、醫(yī)院、企業(yè)以及商住樓群,緊密的圍繞在萬秀村的周圍。就這樣,鑲嵌在其中的萬秀村,在城市進程中也成了一個南寧市典型的“城中村”。
攤開地圖,萬秀村絕佳的地理位置也一目了然:村內道路四通八達,東臨北湖路,南靠明秀路,西毗友愛路,北鄰秀廂大道。被城市所“裹挾”的萬秀村,開始成為外來務工經商人員的最佳落腳點,居住在此的流動人口逐年呈現(xiàn)幾何級數(shù)的增長,到目前為止登記在冊的流動人口已經達到53000多人,這其中還未包含所屬轄區(qū)內的學校、企業(yè)等流動人口,其人口數(shù)量已經等同于一個小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