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織繡技藝”傳承人趙鳳香指導群眾如何編制圖案。
群眾正在全神貫注地練習織繡。
民間織繡能手趙蘭芳現場指導群眾。
“我是茶山瑤的,為了把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下來,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學習了。”來自金秀瑤族自治縣三角鄉(xiāng)六定村茶山瑤群眾蘇水秀一針一線有模有樣地繡了起來。
9月12-13日,為保護、傳承瑤族織繡技藝,培養(yǎng)五個瑤族織繡技藝人才,金秀瑤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舉辦第四期瑤族織繡技藝學習培訓班,傳授茶山瑤、盤瑤、山子瑤等瑤族織繡技藝。
此次培訓邀請了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織繡技藝”傳承人趙鳳香、民間織繡能手趙蘭芳、鐘鳳蓮到現場教學,共吸引了60多名瑤族群眾參加學習。
據悉,今年金秀瑤族自治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將舉辦6期以上瑤族織繡技藝培訓班,組織織繡傳承人、民間織繡藝人深入村屯開展織繡技藝培訓,確保學習培訓能覆蓋到每個支系的瑤族群眾。
據了解,金秀瑤族自治縣共有5個瑤族支系,擁有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每個支系的服飾各具特色。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掌握瑤族服飾織繡技藝的人為數不多,已瀕臨人才斷層的嚴峻局面。
近年來,金秀瑤族自治縣通過培訓、引導和扶持,讓眾多非遺傳承人從單一的民族文化傳播者,成為民族文化產品的開發(fā)者、經營者,在增加他們收入的同時也讓文化產品反哺文化傳承。(陳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