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環(huán)境不僅比以前好得多,而且工作人員也非常熱情,辦事也特別積極主動,辦事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很方便我們老百姓。”這是凌云縣玉洪瑤族鄉(xiāng)東蘭村村民吳文培對該鄉(xiāng)那力政務服務中心的評價,這也是該縣狠抓基層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帶來變化的一個縮影。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的通知》要求,針對行政部門工作重心和服務對象不斷下移,基層政務服務中心繁重的工作任務與簡陋的辦公條件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這一現狀,凌云縣高度重視,把基層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列入重要工作日程,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基層規(guī)范化建設,加大業(yè)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培訓等措施,著力解決基層政務服務中心存在的實際問題,全縣基層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辦事效率明顯提高,發(fā)展環(huán)境明顯優(yōu)化。
據統(tǒng)計,截至目前,該縣邏樓、加尤、玉洪等8個鄉(xiāng)鎮(zhèn)已全部建立政務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110個村(社區(qū))中有56個村(社區(qū))建立政務服務中心,完成率為51%,超額完成了自治區(qū)提出的“90%以上的鄉(xiāng)鎮(zhèn)和50%以上的村(社區(qū))建立政務服務中心”的目標任務。2012年該縣先后投入13萬元,建立完善8個鄉(xiāng)鎮(zhèn)和56個村(社區(qū))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玉洪瑤族鄉(xiāng)那力村被列為自治區(qū)村級政務服務中心示范點;2013年該縣再次投入19萬元,完善7個基層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其中邏樓鎮(zhèn)政務服務中心、邏樓鎮(zhèn)東和區(qū)政務服務中心被列為市級政務中心示范點。針對下甲鄉(xiāng)政務服務中心場地小,群眾來辦理各項事務多,滿足不了辦事群眾需求的這一現狀,該縣今年又投入8.3萬元改造完善下甲鄉(xiāng)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了辦事群眾難的問題。在基層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不斷完善的同時,基層政務服務中心也真正成為基層群眾辦事的窗口、訴求的平臺、溝通的橋梁、聯系的紐帶,讓基層群眾真正感受到政府便捷高效的服務,得到了群眾滿意、社會滿意,樹立和維護了政府親民務實的良好形象。
該縣以正在開展的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大對政務服務中心(“農事村辦”) 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積極打造政務服務中心(“農事村辦”)升級版,使其原來的“農民跟著干部跑” 變?yōu)楝F在的“干部圍著群眾轉、圍著農事轉”,讓群眾不用出村,就可以辦成事。與此同時,該縣還積極推行導辦、托辦、約辦、網辦和建立農事村辦示范點的“4+1”服務模式,實現“網絡村里上、事情村里辦、培訓村里搞”。不斷拓寬便民利民“快車道”,使政務服務中心(“農事村辦”)成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便民服務的前沿陣地。“以前跑到鄉(xiāng)里才能辦,有時運氣不好找不到工作人員,還得多跑幾趟,很浪費時間和金錢;現在可好了,僅僅花了幾分鐘時間,工作人員就告訴我,材料收集好了,馬上將材料報到縣里有關部門,并全程幫忙代辦,一個星期后我就能領到報銷款了,現在的干部就是群眾的貼心人啊!”日前,在凌云縣玉洪瑤族鄉(xiāng)那力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新農合報銷手續(xù)的村民李金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