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走進靈山縣第一中學校園,只見一棟6層高的淡黃色的樓房矗立在陽光下。走進樓內(nèi),寬敞明亮的教室整齊地排著書桌,電氣化教學用具一應(yīng)俱全。
這是該校剛建成使用的綜合教學樓。該樓建成前,全校師生使用的是1978年建的舊教學樓,墻體已出現(xiàn)裂縫,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今年初,靈山縣財政投入313萬元對舊教學樓實施改造,徹底改變了該校的教學條件。“改造一新的教學樓能容納1200名學生上課,刮風下雨時師生們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陪同我們采訪的靈山一中老師施化龍說。
這是靈山縣財政投入教育事業(yè)的一個例子。今年上半年,靈山縣教育事業(yè)惠民支出約4.13億元。其中共撥付義務(wù)教育公用經(jīng)費6794萬元,落實了教育資助類資金3017萬元,惠及近5萬名學生。
教育事業(yè)的支出是靈山縣民生財政支出的一個縮影。今年上半年,靈山縣財政總收入將近6億元,而該縣總?cè)丝?60多萬人,面對這份平均每人僅370多元的賬單,靈山縣將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讓小財政扛起大民生——今年上半年,通過縣本級財政的撬動,該縣民生支出達15.46億元。
小財政如何撬動大民生“巧用財政杠桿作用,以財政資金做‘種子’,在財政撥付少量資金做前期工作的基礎(chǔ)上,引進社會資金和上級資金支持,實現(xiàn)‘花小錢辦大事’。”靈山縣一主要領(lǐng)導分析說,通過縣本級財政資金對民生領(lǐng)域的配套投入,拉動大量上級資金和社會資金的投資,從而實現(xiàn)了小財政扛起大民生。
事實上,該縣這一“小財政撬動大投資”的舉措收到了極佳的效果:在今年上半年的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項目中,該縣通過財政貼息280萬元,換來銀行貸款6540萬元,使1395名創(chuàng)業(yè)婦女受益;在村級公益事業(yè)建設(sh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項目中,該縣縣本級財政配套資金673.5萬元,引來上級資金2020.5萬元。
其實,今年上半年,靈山縣超過8成的財政支出投向了民生領(lǐng)域。在用于民生項目的資金中,該縣爭取到上級部門下?lián)艿馁Y金支持占了絕大多數(shù)。近年來,該縣借助國家、自治區(qū)、欽州市三級民生項目資金,在水利、交通、教育、衛(wèi)生等領(lǐng)域掀起項目建設(shè)熱潮,這些民生工程解民難、造民福、謀民利,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
走在該縣煙墩鎮(zhèn)那浦村平坦的進村道路上,只見白色的水泥路不斷向村子延伸,將各個村莊串連;道路兩旁時而綠草如茵,時而竹林如翠,儼然一條生態(tài)長廊,讓人看了賞心悅目,路途的顛簸勞累,也隨之消退幾分。
“以前的進村路路面沒有硬化,到處坑坑洼洼的,要是遇上下雨天,走路都困難,更不用說騎車出行。”那浦村村民梁飛說,村民們?nèi)找古瓮?550米的進村路能硬底化,但苦于資金不夠,這個愿望遲遲不能實現(xiàn),后來財政出資20.9萬元,村民再自籌6萬多元,終于把路修好,4000多群眾的出行難題徹底解決。“沒有財政資金的投入,這個問題不可能那么快解決。”
事實上,靈山縣的財政資金一直在撬動著群眾的幸福:今年縣財政社保資金支出9.06億元,補助新農(nóng)合資金4.58億元,比去年增長15.67%;斥資4000萬元,建設(shè)公租住房880套;投資850多萬元,建設(shè)142個農(nóng)村幸福院;計劃投入540萬元,建設(shè)45個五保村……
政府改善民生的舉措,溫暖著陸屋鎮(zhèn)石子村張增明老人的心。前段時間,現(xiàn)年79歲的張老患冠心病住院治療,共花1.43萬元的醫(yī)療費。關(guān)鍵時候,新農(nóng)合為他雪中送炭:報銷了1.12萬元醫(yī)藥費。“幸好有惠民政策,減輕了我的家庭負擔。不然我們經(jīng)濟壓力就大咯。”老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