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銷路好,芒果得價,有錢就買新車過年啦!”元旦前,取出賣芒果的存款,百色市右江區(qū)四塘鎮(zhèn)六合村那良屯的黃日華給自己添了一輛越野車。
2013年年底,百色-北京果蔬專列開行,每月四五百噸的貨運量讓老區(qū)農副產品迎來了春天。百色果蔬價格持續(xù)攀升,那良屯23戶人家超過半數買了小汽車。
更可喜的是,不久前百色又從北京拿回了1.5億元的果蔬銷售訂單。
連日來,記者在百色的政府部門、運營企業(yè)和田間地頭一路觀察,探尋“百色一號”變成“致富一號”的脈絡。
走上訂單農業(yè)路
南方“賣菜難”,北方“買菜貴”。如何破解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開通百色至北京果蔬綠色專列”的建議,有關部門全力支持。當年12月11日,百色-北京果蔬專列“百色一號”正式開通運行。截至目前,專列已運行30多列,運輸果蔬1.5萬噸。
在專列貨場,運營主體、百色廣盛農產品流通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鄧強介紹,專列采取的基本是訂單式銷售,現在每月訂單有600多噸,而專列每月進京的果蔬才500噸左右,可以說供不應求。
據了解,專列開通兩年來,“地頭”和“餐桌”均嘗到了甜頭。以百色桂七芒果為例,2013年收購價格為5元/公斤,2014年漲到7元/公斤,而2015年則達到12元/公斤,年平均增長70%。同時,因為品質和價格的優(yōu)勢,百色果蔬得到北京市民認可。2015年11月,百色與北京10家供應商、30家采購商達成了1.5億元的銷售協議。
目前廣西果蔬在北京市場份額為5%左右。經過努力,專列齊聚“4大利好”(運量增至每月3列;運價按照下浮40%執(zhí)行;運行縮短到60個小時左右;運輸全程采用冷藏集裝箱),百色將能夠更大批量向北京供應綠色、有機、鮮活的農產品,并有望成為首都在千里南疆的“菜園子”“豬欄子”“果園子”和“雞場子”。
助推供給側改革
專列來之不易,百色倍加珍惜。
專列開通時,百色承諾進入專列的農產品均嚴格按照食品安全規(guī)范執(zhí)行,實現“從地頭到餐桌”可追溯,讓監(jiān)管者和消費者對專列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huán)節(jié)信息一目了然。
2013年起,在百色,運營主體掀起了一場農業(yè)產業(yè)轉型升級的供給側改革行動。
專列運行后,經過多次探索,百色最終選擇走專業(yè)的采購路線組織貨源。即:市場運營主體根據客戶需求定標準,由第三方合作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定期、定量采購高品質果蔬。同時百色還與廣西高新農業(yè)公司合作,建立標準化綠色果蔬示范園,為提升百色農業(yè)產業(yè)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打下基礎。
組織貨源精中選精,儲存運輸也是嚴格要求。在專列貨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專列建立了跟蹤監(jiān)測系統,管理人員可以隨時在網絡上查到專列運行位置,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車廂里溫度,保證果蔬的新鮮程度。
兩年來,隨著專列影響力的增強,百色農業(yè)主動向專列產品靠攏,農業(yè)結構調整呈現可喜局面。截至2015年12月,該市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基地認證總面積超200萬畝,其中有機農產品基地認證繼續(xù)保持全區(qū)第一位,廣西首個全國有機農業(yè)示范基地也誕生在百色。
輻射國際大市場
2013年專列開行之初,每月開行一列。2015年10月起,由每月一列增加到兩列;兩個月后,增加到每月三列。
兩年實現“三級跳”,貨運量增加了3倍,百色是如何做到的“除了百色和廣西本地市場之外,我們逐步打通了東盟果蔬市場。”鄧強介紹,不久前專列就組織了243噸的越南火龍果運抵北京大紅門站。
兩年來,圍繞專列統籌中國-東盟兩個市場,百色正全力推進“從全國買、到東盟賣,從東盟買、到全國賣”的國際大物流基地建設,為發(fā)展提供支撐。
如今投資30.46億元的中國-東盟農產品交易中心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預計2016年6月4號、6號冷庫將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專列冷鏈倉儲能力進一步增強,百色可進一步開發(fā)云南、貴州等周邊地區(qū),以及越南、老撾、緬甸等東盟國家的果蔬物流市場。同時,該市推進龍邦萬生隆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積極申報龍邦口岸為進境水果指定口岸,并開展百色水運口岸等前期工作。
搭建電子商務平臺,給專列插上騰飛的翅膀。如今百色著手搭建一個南方果蔬、東盟地區(qū)和北方市場相連接的“交易平臺”。“到時候,無論是我國南方、北方或是東盟地區(qū),‘百色一號’作為信息端,迅速將供貨端與銷售端連接起來,南北貨物可以實現大交換,專列真正發(fā)揮起造福百色、帶動廣西、輻射東盟的作用。”百色市商務局一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