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最吸引人的不是文物,而是文物背后所承載的歷史故事。”9月4日,梧州市博物館館長吳培赩在每一件文物前,解說文物背后的故事。
梧州市博物館。龐春妮 攝
梧州市博物館館址位于梧州市萬秀區(qū)珠山頂河濱公園內,是地方性綜合歷史類博物館。
截至2024年9月上旬,約25萬人到梧州博物館參觀,特別是暑假期間周邊各縣市區(qū)以及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游客前來參觀。
梧州市博物館現(xiàn)有館藏文物 7528 件/套,多以兩漢、兩晉、南北朝文物為主。文物類別包括玉石器、陶器、瓷器、金銀器、銅器、鐵器、革命文物、書畫、古籍碑帖等,其中珍貴文物有 2204件/套:包括一級文物 12 件、二級文物 239 件、三級文物 1954 件,見證著梧州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種類豐富的館藏文物具有非常高的歷史、觀賞和研究價值,蘊藏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史實。
“羽人銅燈”。龐春妮 攝
“我們館里面有12件一級文物,其中11件是集中在兩漢時期的,兩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比較早而且規(guī)模比較大的一個時代,其中一個比較著名的是‘羽人銅燈’。”吳培赩通過解說,讓文物“說話”,讓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當時的民族文化交融。
“羽人銅燈”是國家一級文物,它的上半截,是一個身披羽翼的一個羽人的造型,下半截燈座上面有三個人面獸身的圖騰造型。
“它實際上見證了兩種文化的追求,一個是以中原文化傳播到嶺南的道家思想,另一個是嶺南百越民族的圖騰信奉的思想。它把兩種文化融入在一盞燈上面,這是在嶺南地區(qū)是比較少見的。見證著,在那個年代生活在梧州、嶺南區(qū)域的人,他們同時接受到兩種文化的互相影響,見證了秦漢時期開發(fā)嶺南的過程中的文化交融。”吳培赩如是說。
弦紋蹄足大銅鼎。龐春妮 攝
吳培赩還透露,梧州博物館的“羽人銅燈”、“弦紋蹄足大銅鼎”、“章和三年”款弦紋銅碗、“龍鳳紋小銅筒”等四件文物將在南寧舉辦的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關聯(lián)的青銅器展上展出。
梧州市博物館現(xiàn)下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梧州中山紀念堂、梧州英國領事署舊址,全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梧州地委舊址、大同酒店舊址。這四個文物保護單位長期對公眾免費對外開放,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銘記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培育正確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