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2013’賀州市特色美食評選活動圓滿落幕,客家五谷雜糧粥等30種美食分別當選為“賀州十大金牌粥”、“賀州十大金牌菜”及“賀州十大金牌小吃”。
兩天來,參賽選手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展示拿手技藝,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庎l(xiāng)大碗面、酥皮莖蔴魽、黃姚長壽豆豉粥、大肚糍……所有本土特色美食都齊聚在了賀州靈峰廣場。
“朋友們都說,沒喝過賀州的粥,就不算來過賀州。”擔任本次活動總裁判的廣西烹飪餐飲行業(yè)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兼名廚委主任、中式烹調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國家級評委何逸奎說,“賀州的粥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吃起來不黏、不稠也不稀,口感恰到好處,配合本土的特色食材加以烹制,十分美味。”
談及對賀州美食的總體印象,何逸奎說,賀州美食滲透著十分濃郁的地方特色、鄉(xiāng)土氣息,每一樣菜肴、小吃都隱藏著一段動人的故事,如今對這些美食的鑒賞也是對賀州本土文化的一種品味。“我們評委組在為本次參賽的美食打分時,都非常一致地秉持本土化、原生態(tài)的理念。”何逸奎透露,這次獲選的30種賀州品牌美食,多是以賀州本土食材作為原料、以最樸素又精細的做法烹制出來的特色美食。
在這次活動中,由吳玉赦制作的公會牛腸酸獲得了“賀州十大金牌小吃”的殊榮。牛腸酸在賀州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集酸、辣、甜、咸于一身的獨特口味,令許多市民流連忘返。如何能讓自己的牛腸酸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引而出,曾經是吳玉赦苦心鉆研的問題。“首先我在食材上精挑細選,保證牛腸本身不腥、不臭,而不是依賴其他調味品掩蓋。”吃牛腸酸必然少不了醬料,吳玉赦說,他制作的醬料是自己秘制的、獨一無二的醬料。“我將所有可利用的調料、食材都變換著搭配,嘗試了許多遍,終于成功制成與眾不同的醬料,這也是我獲勝的關鍵。”
雖然已入冬,但說到馬峰涼粉,許多市民還是回味無窮。馬峰涼粉從誕生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經過多年的改良加工,更是有了獨特的風味,引得不少市民驅車從市區(qū)來到馬峰村,只為吃上酸酸甜甜的涼粉。“我們以野生涼粉籽為原料,以涼粉藤、青藤仔、哈仔藤、金線風、金鎖匙等為輔料。食用時加上優(yōu)質蜂蜜和酸梅,有防暑消熱、解毒、降血脂,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的作用。”如今的馬峰涼粉經營者溫新民說,他目前已提交材料,預備為馬峰涼粉申請商標,把這個品牌做大做強。
2000多年的歷史沉淀,成就了賀州獨具特色的餐飲文化和優(yōu)越的資源稟賦,擁有眾多的飲食精品,但這些飲食精品大多只在民間流傳,缺少足夠的現(xiàn)代管理水平與競爭力,像馬峰涼粉這樣的經營典范少之又少。我市舉辦這次特色美食評選活動,就是要深入群眾,不斷地把賀州的飲食文化挖掘出來,提升起來,發(fā)揚光大,做大做強賀州美食品牌,推動賀州餐飲業(yè)發(fā)展。
民以食為天。近年來,我市餐飲業(yè)的配套支撐作用和關聯(lián)拉動效應日益明顯,餐飲業(yè)已成為賀州跨越式發(fā)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是建設賀州區(qū)域性商貿中心的重要內容。我市將以本次美食評選活動為契機,引導美食制作者進行商標注冊和專利申請,將獲獎特色美食編入書籍,加大對外推介力度,吸引眾多賓客到賀州來吃喝消費,從而擴大全市消費市場,拉動旅游、商貿、物流相關產業(yè)發(fā)展,進而推動賀州新型工業(yè)化、新型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特別是對推動知名美食食材基地化、規(guī)模化、產業(yè)化發(fā)展,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fā)展。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潘鳴出席頒獎儀式,并為獲獎者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