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4月10日訊(通訊員 劉宏福)近年來,田林縣著重從宣傳教育、融入活動、規(guī)范行為三個方面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壯族戲曲文化作用,批判地傳承與弘揚,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立足縣情,強化教育。田林縣被認為是北路壯劇的發(fā)祥地,壯劇在當地群眾特別是農民中基礎深厚、認同度高、影響范圍廣泛。因此,該縣抓住這一優(yōu)勢,全方位開展宣傳攻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一是突出正面宣傳。抓住群眾愛看戲、愛演戲的實際,在近年來全縣舉辦的“吼敢”壯劇節(jié)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如2016年壯劇節(jié),我縣組織了《我們的價值觀:孝、尊、仁、善》專題歌會,還演唱了習近平的《志成學子之歌》,弘揚了時代主旋律,唱響了“田林好聲音”;2017年,我縣又組織了《我們的家園》大型專題歌會和《瑤娘》壯族風情劇,巧妙地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盛贊發(fā)生在身邊的文明風尚,展示了中華民族崇德向善、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風貌,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二是狠抓反面警示。利用壯劇歷來崇德向善的優(yōu)勢,如在群眾壯劇演出中,將傳統(tǒng)劇目加以改造,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出了《張郎休妻》、《醒悟》、《多子不多!返葎∧,把社會上違法犯罪和有悖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文明行為搬上舞臺,大加揭露和聲討,激發(fā)群眾對丑惡行徑的義憤,從而自發(fā)抵制不良風氣。三是注重圖文并茂。圍繞重點,突出主題,精心策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親民化、大眾化,在廣場公園、城區(qū)河堤路和主干道、鄉(xiāng)鎮(zhèn)和縣直機關單位宣傳欄、學校等公共場所制作公益廣告,創(chuàng)建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依托縣電視臺、田林政府網、《手機報》、微信平臺、戶外大型LED顯示屏等宣傳媒體,配以壯劇、山歌、舞蹈等圖案,做到圖文并茂,制作刊播公益廣告,全力打造社會正能量。
融入活動,春風化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文化熏陶是保障。近年來,該縣注重運用各類文化形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方位融入各類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找到好載體,滋潤了群眾心田。一是融入“戲曲進校園”活動。秉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結合全市“戲曲進校園”示范縣活動,創(chuàng)作了一批校園小壯劇,如《靈燕戲虎》、《壯鄉(xiāng)春早》、《文明鄉(xiāng)風代代傳》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核心課程和進校劇目,用壯劇臉譜、行當、唱腔、動作等方式展示忠奸善惡,讓學生在觀看演出中得到潛移默化。二是融入全縣性巡演活動。發(fā)揮全縣100多個業(yè)余劇團的力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結合開展的“鄉(xiāng)音工程”,編排成格式化的文藝節(jié)目,在全縣鄉(xiāng)村開展巡回演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變成一個個鮮明具體的形象。三是融入“小手牽大手”活動。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編成膾炙人口的歌謠,如《清潔衛(wèi)生歌》、《鄰里互助歌》、《遵紀守法歌》、《團結友愛歌》等,讓學生帶回家廣泛傳唱、背誦,達到影響成人、影響家長、影響社會的目的。
規(guī)范行為,蔚成風氣。田林壯劇誕生300多年來,一直傳遞揚善向上的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利用這一優(yōu)勢,該縣充分挖掘先進典型任務形象,創(chuàng)作一批體現時代精神的作品,讓群眾學有榜樣、行有規(guī)范。一是樹立先進榜樣。該縣圍繞反映民族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黨史、國史,圍繞中國夢,分門別類挑選出焦裕祿、雷鋒、王進喜、張海迪等眾所周知的先進人物典型,以小品、快板、山歌等靈活多樣的藝術形式,在群眾中反復傳唱,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和當代中國夢價值觀念,營造社會浩然正氣。二是樹立身邊標桿。以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文明風尚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一批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壯劇劇目,深入村村寨寨,大力宣傳具有道德示范作用的平民善舉,廣泛開展“身邊好人、“美德少年”、“最美基層教師”、“最美基層醫(yī)生”、“最美鄉(xiāng)村干部”、“星級文明戶”、“文明村鎮(zhèn)”、“文明家庭”等推薦評選宣傳活動,通過鮮活的戲曲形式,讓群眾接受道德洗禮,推動文明鄉(xiāng)風建設。三是融入村規(guī)民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融入村規(guī)民約,編成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和傳播的壯劇、山歌、快板、舞蹈等形式,讀來朗朗上口,思來記憶猶新,群眾學得好、記得住、能遵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沉于民間,滲透并固化于社會,在人民群眾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