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攝制組一行3人,到隆林各族自治縣金鐘山鄉(xiāng)平流村平流屯進行拍攝。平流屯地處滇黔桂三省(區(qū))交界處,金鐘山黑頸長尾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邊緣,是一座數(shù)百年的壯寨,名副其實的“文化遺產(chǎn)”,距離鄉(xiāng)政府駐地5公里,目前居住105戶445人壯族同胞,屬南盤江流域的黑衣壯,2012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平流屯群眾至今仍保留紡紗織布的傳統(tǒng),身上穿的傳統(tǒng)服裝、床上用的床單被套都是自己紡織染制而成,衣褲及頭巾均保持原來的制作工藝,由藍靛染制,顏色與那坡的黑衣壯相似,但衣領(lǐng)及袖口處繡有青色或藍色花紋,并在領(lǐng)口繡有2個分別由10余個小銀球串成的裝飾。特別是壯族山歌,千百年來一直傳唱至今,每年“三月三”或有遠方貴客到來,古寨的青年男女們就聚集在吊角樓長廊上,唱起那流傳千年的珠江源“顛羅顛羅那”壯族山歌,相互敬酒,互訴衷情,優(yōu)美動聽的山歌飄蕩在山寨中。該屯的山歌習俗于2011年被列為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平流屯壯族特色建筑——吊腳樓保持完整,也叫干欄,木樓、吊腳樓。干欄一般都分為三層,下層為木樓柱腳,多用竹片、木板鑲拼為墻,可作畜廄,或堆放農(nóng)具、柴火、雜物;二層一般都為五開間居所,正門有護欄、廊道和平臺,為日常起居場所;三樓為閣樓及儲物間。平流屯的干欄依山傍水,面向田野,視野開闊,采光好,整個寨子形成一個群落,既雄偉又壯觀,是全縣也是紅水河流域目前保存較完整的、不可多得的壯族文化遺產(chǎn)之一。
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此次拍攝為期5天左右,主要圍繞該屯古老而獨有習俗,挖掘、宣傳和培育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一座老寨固有的習俗留傳至今是出于偶然還是必然,留給我們無盡的沉思,一個族群的村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組成,在現(xiàn)代化社會變革的今天,一座古寨何去何從,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汪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