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謀是桂林橫山村人,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間為官四十余年。歸納一下他的經(jīng)歷,可謂清代絕無僅有。
一是從縣令一直當?shù)綎|閣大學士,他是一級級升遷的,沒有坐過“直升飛機”,從七品芝麻官升到一品官,平均每升一級約四到五年,這在清朝并不多見。
二是他當過翰林院檢討、吏部郎中、御史、知府、鹽道、布政司、按察使等職;當過八省巡撫;當過總督和兵部、吏部尚書,病逝前幾年官至東閣大學士,可謂為官頗有點“萬金油”,這也是歷代官員中不多的。
三是他任職的地方多,有十二個省,他1733年外派至1763年回京,外派達三十年,所見所聞非常豐富。
四是他乃一介窮官,官當?shù)么,錢財不多,而且唯一一個兒子也因病夭折,后接納他叔伯兄弟的兒子為子,三元及第的陳繼昌,并非陳宏謀的直系重孫。看看其橫山村的故居,不像是朝廷為官四十八年的居所。
陳宏謀不像其他官員除了收稅外便是飲酒作詩,所以他不像大學問家,他留下最著名的《五種遺規(guī)》也是一本編輯他人言論的書,但是,正是《五種遺規(guī)》記錄了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五種遺規(guī)是五本書,其中《從政遺規(guī)》和《在官法戒錄》記錄的是從政官德,屬于古代廉政文化范疇;《教女遺規(guī)》《訓俗遺規(guī)》《養(yǎng)正遺規(guī)》則屬于道德修養(yǎng)和移風易俗方面的事例,屬于百姓教化范疇。我很推崇《五種遺規(guī)》,其中尤以《從政遺規(guī)》值得當下細讀。對陳宏謀,我概括了他一生的幾個特點。
第一,他是“乾隆盛世”中的“消防隊員”。滿清入主中原,到康熙時代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所謂“盛世”也即由此生發(fā),但在康熙時代,滿清已隱藏了派系矛盾,首先是滿族中的皇族,王爺多如牛毛,為維護皇族利益便自成體系;其次是所謂有戰(zhàn)功的掌握兵權(quán)的武官;再次是漢人官僚。這些派系的根本目的是爭權(quán)奪利,京城中皇帝身邊的人尚且如此,全國各地的官員從縣太爺?shù)窖矒嵋簿退较仑澪、弄虛作假、謊報政績、買官賣官,無所不用其極,地方官員中荒疏政事,只管收稅納糧,腐敗已經(jīng)深深隱藏于社會之中。嘉慶皇帝即位后查辦了和珅,和珅所貪污錢財大大超過了朝廷的庫存,人說“和珅倒,嘉慶飽”,在“乾隆盛世”時代,全國各地民不聊生,自然災害頻發(fā),貪污腐敗盛行,且有地方大員在爭權(quán)奪利中的反叛之心,乾隆每遇此等頭痛之事便派陳宏謀充當“消防隊員”,陳宏謀對“乾隆盛世”暗藏腐敗墮落現(xiàn)象是了解的,所以他力求廉潔從政。
第二,陳宏謀在《從政遺規(guī)·序》中說自己“迨入仕途官場,事宜尤未嫻,習臨民治事,茫無所措,未優(yōu)而仕,不學制錦,心竊憂之,然平時偶有得于圣賢之緒論,合之今時情事,多所切中此心,稍有把握,措之事為幸,免隕越不至,如夜行者之倀倀,何之乃益,悔前此之鮮學,而古訓之不可一日離也。”“方今民生蕃庶,待治方殷,圣天子本躬行心得之余,布范世諴民之政,有司牧之責者益當從根本上講求教養(yǎng)之方,為民生久遠之計。若僅以因循陋習了官場之故套,何以上副圣訓何以下符民望”,陳宏謀說得非常明白,“若僅以因循陋習了官場之故套,何以上副圣訓何以下符民望”,他通過前人的“廉政遺訓”來醫(yī)后人之病,使有良心的官員得以警醒。
第三,《五種遺規(guī)》影響很大,相距近百年之后的曾國藩有一本《曾國藩家書》,被后人稱為家教的典范,實際上曾國藩受《五種遺規(guī)》的影響很深,對陳宏謀也是推崇備至。陳宏謀一生所做之事并不轟轟烈烈,但扎扎實實,無非是與百姓打成一片,興修水利,移風易俗,提倡官員廉潔,其政績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反觀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天國轟轟烈烈,清朝江山已面臨動搖,所以曾國藩為朝廷所重的背景不同,雖然陳宏謀也當過“消防隊員”,但面對的只是小難小災,乾隆自負無危機感,所以陳宏謀的影響力也被湮沒。
第四,陳宏謀的《從政遺規(guī)》是歷代以來內(nèi)容最豐富的一本官員為政應遵循的官德書,其所記錄的為政言論,都是歷代官員自身的體會,且官不論大小,其為政的言行一致都在選錄之列,這與歷代編的“名人語錄”大不一樣,是很值得肯定的,因為廉政文化是廉潔官員自己行為的升華,它與官員的行為緊密相連,不可能脫離官員的踐行來憑空塑造廉政文化。
從陳宏謀的一生,可以發(fā)現(xiàn)他是在封建社會中少有的“廉潔勤政”的官員,而且,歷史官員把官德和廉政文化作為研究對象的也不多。近幾年來,研究陳宏謀的人開始多起來了,據(jù)我在知網(wǎng)以“陳宏謀”三字檢索,公開發(fā)表的文也就是120多篇,其中還有不少文章只是提到陳宏謀,而非專門研究陳宏謀。
陳宏謀的性格,也反映了歷代桂林籍名人之特點,為官者清官多,做學問的勤奮者多,這也是桂林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