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平果市太平鎮(zhèn)吉林村龍發(fā)教學點,46歲的瑤族教師蘭金碧,從1992年開始,不忘初心,熱愛黨的教育事業(yè),為人師表,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為了孩子的明天,他扎在深山瑤寨堅守23個年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優(yōu)秀品質。他的事跡在當地傳為美談。
為了孩子的明天、他堅守瑤寨一輩子
吉林村是平果市太平鎮(zhèn)邊遠的一個大石山區(qū)的特困村。龍發(fā)教學點居住在高山上,該教學點服務龍發(fā)、龍西、龍報3個瑤族自然屯,共有140戶,700多人口,2016年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0戶580多人,F教學點有一、二年級20名學生,14名學前兒童。是個復式教學點。由于居住在大石深山,這幾個自然屯自古以來被幾座大山包圍著,交通十分閉塞,遠離集鎮(zhèn),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與平地無緣。這里的瑤族同胞很難與外界接觸交流。幾千年來,祖祖輩輩出門就爬山,生活條件很艱苦。由于條件艱苦,許多老師都不愿到龍發(fā)教學點當老師。1992年7月,蘭金碧初中畢業(yè)后,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龍發(fā)瑤族屯,看到村里的小孩們父母長期外出打工,都由家里的爺爺奶奶看管。因沒有老師上課孩子們只好輟學。那時候,蘭金碧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起初,他打算七月十四過了中元節(jié)就和村里兄弟們外出廣東打工。但他看到村里的孩子們沒有老師來上課,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心想:“山里的孩子們需要文化,我不能離開大山,為了孩子們的明天,我一定在這里當一名教師”。從那以后,21歲的蘭金碧便自信奮勇,當上一名代課老師。從此,他便與瑤寨孩子們結下不解之緣。
龍法教學點過去沒通道公路時,每年春、秋季開學,為了能夠按時開學上課,蘭金碧他就拿了一根約兩米長的扁擔,帶上兩個編織袋和檔雨的塑料,翻過圍著的幾座大山,來回用4個多小時才到耶圩中心小學把學生的新課本、作業(yè)、文具挑進大山。一個人挑100斤重的擔子,翻過一山又一山,徒步6個多公里山路,一挑就是長達20小時。從21歲的小伙子,漸漸變成中年,他用寶貴的青春溫暖著大山的孩子們。2017年該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龍發(fā)、龍西、龍報三個自然屯終于告別了祖祖輩輩出門就爬山的歷史,圓了公路夢。
“當時,我當代課老師,每個月工資60元補助,村里的年輕人勸我說,你這點工資怎么能養(yǎng)家糊口,我們在廣東打工,一個月少的也有800塊錢,多的則收入1000元以上。你當老師一個月才幾十塊錢,真是個傻瓜!”“我在山里長大,是大山養(yǎng)育了我,我不圖錢,我要給大山的孩子們學文化,有知識,讓他們早日走出大山,看到山外新天地!”蘭金碧高興地回答說。
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文化水平
為了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蘭老師顧不上自己代課工資低微,堅持訂閱《廣西教育》、《小學教學新理念》、《復式教學》等報刊,拓寬自己的知識面。1994年9月,他又自費到平果市教師進修學校參加中師函授學習,2013年7月又獲得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漢語文學專業(yè)畢業(yè)證書。2016年至2018年他自費參加廣西師范學院漢語文學專業(yè)學習函授獲得本科畢業(yè)。他在教育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由于他教學有方,多年來他教的每一個學科的三率總分均排在耶圩學區(qū)的前列。如2016年至2017年度下學期期考,兩個年級的語文、數學4科的三率總分都在230分以上,均排在學區(qū)10個教學班的第一名。
以校為家、無私奉獻
從教23年來,蘭金碧老師始終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不論暑假或寒假,蘭老師都堅持留守學校。2010年9月,蘭老師經過參加招聘教師考試,轉為公辦教師,從此,他對教育工作干勁更足了,教室的門窗壞了,他自己修理,課桌椅子懷了,他從家里帶來鐵釘和錘子,自己動手維修。2015年春季,為了讓學生們能有一個干凈平整的活動場所,他決定水泥硬化學校院內的操場,資金不夠,他把家里養(yǎng)的一頭大豬賣得1000多元捐給學校。并通過平果論壇向網友求援,籌資5OO0元的資金,用來修建操場和添加36套課桌椅。在蘭老師的感召下,操場硬化工程動工了,得到群眾大力支持,村民們也紛紛自愿參加學校操場硬化。大家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投工投勞,經過20多天的努力,終于把學校操場院內全部水泥硬化,寬敞平整的操場硬化,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從此結束了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愛生如子、情同手足
“蘭老師雖然不是我們的父親,但他時刻關心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比我們的父母還要親"學生們如是說。龍發(fā)教學點34名學生當中,大部人力都是留兒童,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由于遠離醫(yī)院,孩子們患病傷痛,大都是蘭老師送醫(yī)買藥。蘭老師家中常備有一些應急的藥品,一發(fā)現個別學生頭痛發(fā)燒的現象,他先按說明書給患病的學生服用藥品,沒有緩解便立即送往醫(yī)院。2019年月5月的一天,一年級7歲小學生吳貴珍突然發(fā)高燒,體溫高達39度,蘭老師交待好自聘學前班一位老師讓他兼管一、二年級班學生。他急忙用摩托車把吳貴珍和其爺爺送往10多公里外的耶圩衛(wèi)生院救治,等吳貴珍打了針,辦好手續(xù),他才趕回學校上下午的課。今年6月28日上午,二年級學生譚麗華覺得肚子不舒服,突然上吐下瀉,蘭老師及時把她送到鎮(zhèn)衛(wèi)生院治療,并為她墊支90多元的醫(yī)藥費。
龍西屯學生譚晶銳和龍報屯吳麗娟因家庭困難輟學,蘭老師白天上課,晚上便打著手電筒去家訪,給小孩做作業(yè)上輔導課,又耐心開導家長的思想工作,并承諾他們中午餐的生活費由自己負責。(由于龍報、龍西兩個自然屯離學校較遠,所以中餐都在學校就餐),譚晶銳和吳麗又能高興地回校上課了。
蘭老師把學生當成了自已親生的兒子,由于他教學認真,工作服務到家,教學點服務的三個自然屯,多年來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據悉,23年來,他已為大山孩子培養(yǎng)300多名學生,其中大中專畢業(yè)生33名。
23年來,蘭老師熱愛黨的教育事業(yè),堅守瑤寨一輩子,無怨無悔,甘當一輩子“孩子王”。他就是這樣,一心撲在教育工作戰(zhàn)線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由于工作特別顯著,2013年被平果市委、縣人民政府授予“平果市最美鄉(xiāng)村教師;2O19年9月蘭金碧老師被百色市評為“20年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榮譽獎"、百色市“最喜愛的教師"榮譽稱號。
2020年6月蘭金碧老師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員。(王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