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早上4點半就起來打掃豬舍,上午8點半左右就趕牛出門進山封養(yǎng)
2020年7月的一天早上,我們要到果化鎮(zhèn)東孟村去,路過龍色村龍勞屯。在龍勞屯村口,我們稍停片刻時,一位龍勞屯趕牛進山的老人樂呵呵地連連向我們打招呼“早上好早上好!”像老朋友一般。一位從后面來的村民告訴筆者:“這個老人名叫潘忠文,75歲了,可是他就是不服老不服輸,他是龍勞屯的一個養(yǎng)殖能手,他養(yǎng)的豬牛年存欄頭數(shù)出欄頭數(shù)相對來說在龍勞屯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他的一家摘掉了窮帽子,他功不可沒。他是好樣的!”
我們臨時決定放棄去東孟的打算,進龍勞屯里等待潘忠文老人養(yǎng)牧歸來,會一會這位熱情好客的“老朋友” ,認識認識這位深山中的好樣的留守老人。
潘忠文老人今年75歲,除親戚兄弟外,村里村外的人都叫他“老潘老潘”。
老潘中等身材,一生熱愛勞動,是一個閑不住的人。
龍勞屯地處九分石頭一分土的大石山區(qū),土地十分貧瘠,生活自然貧困。25年前,為了養(yǎng)家,老潘除了種好自己一家的3畝旱地外,還抽空下山到百色打散工掙錢,他體強力壯,亦有拼搏精神。別人干不了的重活兒他都做得來,如60袋水泥從一樓扛到六樓,他3個小時就可以扛完,年青力壯的小伙子都不敢跟他比。因此,他收入也不錯,好日子開始向前邁進。后來,孩子成家又有了孫子,孩子帶孫子進城讀書去,妻子常年鬧病,老潘只好放棄外出打工掙錢的“工作” 。在家里,日夜照顧病妻,剛開始紅火的日子慢慢地在倒退。
不久,妻子撒手而去,這給老潘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依舊堅持好好地下地種自家那叫人搖頭的不劃算的3畝旱地。
打理3畝旱地,算算下來一年也只用他20到30個工就可以完成了。“剩下的那么多時間只吃不做就是山也吃空。”他對村民朋友說:“孫子進城讀書,花費相當大,我不能幫兒子助孫子,但至少我自己能解決好自己的吃穿,不向他們伸手,減輕他們的負擔,不讓他們?yōu)槲也傩模俏覍⒆铀麄冏詈米畲蟮闹С!現(xiàn)在仍有余力,就應作為,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無所作為我坐不住也不習慣。”老潘這樣告訴筆者:“家庭貧困,我不能‘貧困’,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成就夢想,擺脫貧困。”他下決心學習養(yǎng)殖技術,發(fā)展養(yǎng)豬養(yǎng)牛,增加收入!
他想好了的事,說干就干,駟馬難追。
2011年,他興致勃勃地參加鎮(zhèn)里舉辦的養(yǎng)殖技術培訓班,可因為他沒有文化,理論上的東西對他來說就是對牛彈琴,書本上的知識對他來說簡直是黑是墨白是紙,毫不理會,什么叫“阿苯達唑” ,什么叫“千卡” ,一巧不通。他整天心不在焉,吃不好睡不著。
他不善罷甘休,又到市畜牧局咨詢,三顧茅廬邀請鎮(zhèn)里村里畜牧獸醫(yī)人員到家里來作養(yǎng)豬養(yǎng)牛技術指導。老潘的熱心與執(zhí)著讓技術員非常感動,都手把手地給老潘傳授養(yǎng)殖技術。老潘在技術員耐心地的指導下,靠實際操作與實踐,靠畫杠杠看圖形與記憶來學習和掌握母豬的人工授精,母豬、小豬、肉豬,母牛、小牛、耕肉牛的繁、育、護、養(yǎng)以及防病治病技術要領,弄懂弄通豬牛各生長階段的飼料搭配比例。后來,老潘一有需要,只要捎個話,技術員就上門來幫他解決困難。
2012年,老潘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豬舍100平方米,牛舍40個平方米,借來親戚朋友兩萬塊錢,母豬從1頭增加到兩頭,肉豬從1頭增加到8頭,黃牛從1頭增加到兩頭。
欄里有了那么多的豬牛,老潘就更忙了。早上4點半就得起床,先把豬舍里的糞尿打掃干凈,然后喂豬。6點半做家務煮早餐吃早飯。8點半之前,趕牛出門進山封好牛,順便采豬菜割牛草或下地干農(nóng)活。12點鐘回家喂豬吃午餐。午后2點到3點,挑走豬糞豬尿。4點又進山把牛趕回欄。6點喂豬吃晚餐洗衣服。晚上8點以后,給牛添夜草,查看豬情,11點才能上床睡覺。要是有小豬仔,有的晚上還不知不覺中伏在豬欄的欄桿睡覺。
去年中秋節(jié),龍勞屯在外工作和務工人員籌集上萬元資金,為留守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置辦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賞月盛宴?墒,就在那天晚上,老潘的一頭母豬正好生產(chǎn)小豬子,為了照看母豬和小豬仔,老潘失去了一次與留守老人一起進餐快快樂樂賞月的非常難得的機會。
“既然干了就要好好干,干個出色,付出的努力只能成功,不能失。”老潘的話擲地有聲。
2013年和2014年,老潘出賣小豬仔分別為18、16頭,肉豬分別為15頭、17頭,黃牛年各1頭,總純收入24000元,另分別各留下兩窩小豬24頭、22頭養(yǎng)成肉豬。
2015年,老潘的兒子在第一家長的幫助下,進平果市強強碳素廠做工,月工資4000元。這年老潘賣豬仔21頭,賣肉豬15頭,盡管豬仔和肉豬還賣不到好價錢,純收入也得20000元。還清了之前借親戚朋友的款項,日子漸漸好起來了,摘掉了貧困戶帽子。
老潘一家脫了貧,老潘樂不可支。他養(yǎng)豬養(yǎng)牛的信心更高了,老潘對第一家長說,叫第一家長不必過多操心,只要經(jīng)常來看看老潘就行。只要老潘沒病,老潘仍依舊。
2016年以來,老潘養(yǎng)豬賣豬養(yǎng)牛賣牛純收入逐年攀升。2019年,賣豬賣牛純收入達到了35000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或者超過40000元。
“老潘靠養(yǎng)豬養(yǎng)牛過上了好日子,他也從沒有把眾鄉(xiāng)親忘記。”龍色村一位領導深有感觸地說,“在人們眼里,金錢似乎比什么都重要,有一千想一萬?墒窃谇榕c錢兩者面前老潘把情放到了第一位。金錢無情人有情,豬牛無意人有意。老潘自己用自己的牛免費幫過不少的困難戶翻土犁地;以低于市場2角至1元(每斤)不等的價格出賣小豬肉豬給貧困戶15人次,其中部分還是賒帳的;今年春,由于疫情封屯他樂意地把本來整批出售的10頭肉豬‘拆零’賣給特別需要的困難戶兩頭,幫困難戶解決了燃眉之急。”
一個75歲的老人,能做出這樣好的事,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真讓我們贊嘆不已。他說,“共產(chǎn)黨好,人民政府好!如果不是黨的方針政策好,我家不會有今天這樣好的生活,還是照樣貧困的!有了幸福的生活,我?guī)痛蠹乙话咽菓摰模?rdquo;(王金旭 覃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