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yè)和學生同是太陽最燦爛的一束光輝,我用心血呵護守望。”平果市榜圩鎮(zhèn)紫塘教學點唐艷春老師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她三十年如一日,用行動詮釋了她對教師職業(yè)的理解。她執(zhí)著而癡情地守望著她心中的那一束陽光,譜寫了一曲淡定優(yōu)雅的鄉(xiāng)村教師之歌。
矢志不渝 初心不改
那是1989年7月,唐艷春從平果市教師進修學校幼師班畢業(yè),為了追隨她心中的陽光,她毅然當起代課教師,執(zhí)起教鞭,走上講臺,最先來到當?shù)刈钸呥h、條件最艱苦的福吉村福祿教學點當起了山里的“孩子王”,1991年通過轉(zhuǎn)公考試后服從安排調(diào)到了平果市榜圩鎮(zhèn)紫塘村小學任教。春去冬來,寒來暑往,一干就是三十年。唐老師曾風趣地說:“只要紫塘還有留守兒童就有我這個留守老師。”
如今,唐老師已是面粘風塵,鬢染白霜。在2013年高年級的學生并到中心校后,紫塘村小學從原來的村完小變成了教學點,她毅然留在原校。從那時起,唐老師身兼的職務(wù)更多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校長、主任、任課教師一肩挑,打理整個學校。早上她是學校的清潔工,早早起床把校園打掃干凈迎接同學們;中午她是同學們的媽媽,給住校的留守學生做午飯跟他們一起吃飯,陪他們午休;學校附近有一條河,學生上下學十分不便,下午放學時她把沒有家長來接的學生一律親自送到家。就這樣,她一直堅守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紫塘的村民逢人便說,三十年來唐老師從沒有給自己放過一天假,從沒耽誤學生一節(jié)課,每逢刮風下雨,總是見她背著學生,拉著學生,往返在上下學的路上……
其實,三十年來,她有很多升遷和外調(diào)的機會,但她都放棄了,她舍不得離開這個學校,執(zhí)著地守護著那片熱土,她要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艱苦創(chuàng)業(yè)三十年風雨路
1991年,唐老師調(diào)到榜圩鎮(zhèn)紫塘村小學時,學校只有幾間破瓦房。她到任之后,與當?shù)厝罕姶虺梢黄,齊心協(xié)力建起了嶄新的教室,壘起了新廁所,又和老師們一起動手硬化了校路。為了改變這所學校,她不知跑過多少路,磨破多少嘴皮,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她強烈的事業(yè)心感化了村民,感動了上級,多渠道集資建起了一棟三層共有九間教室的教學樓。破爛的課桌凳更新了,教學器材配備了,籃球場平整了,籃球架添置了,乒乓球臺建起了,校園綠化了,學校也筑起了圍墻,安裝了鐵門。如今,這所學校國旗飄揚,綠樹成蔭,書聲朗朗,師生與百鳥共鳴,陽光與綠水同輝。
控輟保學用大愛溫暖學生
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是唐老師最感頭疼的問題,為讓這些孩子找回近乎失去的親情,她在學校,無償?shù)貫閷W生做些可口的飯菜,噓寒問暖,獻上溫馨的母愛。陳某某是殘疾學生,該生母親也殘疾,他的父親在外地打工維持生計,平時接送只靠體弱多病的奶奶,這個學生家離學校較遠,來回不方便,產(chǎn)生了不讀書念頭。眼看這個學生就要輟學,唐老師跟愛人商量最后決定每天早晚親自接送,中午跟這個學生一起吃飯,陪她一起玩耍。還有一個叫林某某的學生,他父母離異,跟奶奶一起生活。平時由于奶奶的溺愛所以在學習上沒有上進心,后來干脆不想讀書。唐老師不知跑了多少次,磨破了多少嘴皮,耐心地跟林某某談心,最后他才回到學校,實現(xiàn)了“一個都不能少”。在三十年風雨路上,唐老師用良知指引著自己前進的方向,用行動守望著心中的一束陽光。
后 記
三十年來,唐老師植根鄉(xiāng)土,就這樣一人扮演著學校的多重角色,上好每堂課,教育管理好每個學生。紫塘村一個三千多人口的自然村落,三十年來考取了很多大學生,這與唐老師的啟蒙和基礎(chǔ)教育密不可分的。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還是紫塘村民的科教文衛(wèi)和國家政策以及社會公德的義務(wù)宣傳員,為推動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做出了貢獻。紫塘村無論是男女老幼都稱她為“老師”。這不是客套和逢迎,而是發(fā)至內(nèi)心的摯誠的愛戴和崇敬。她用三十年的時光守望著她心中的那一束陽光,她用三十年的汗水詮釋了人民教師的豐富內(nèi)涵,她用三十年的心血塑造了一位鄉(xiāng)村師魂的光輝形象。2015年9月她被評為平果市“優(yōu)秀教師”,多次被評為榜圩鎮(zhèn)“優(yōu)秀教師”,2019年9月她被平果市推選為“百色市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黃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