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駐村的第一書記,要把自己當村民,放得下架子,舍得‘小家’,為貧困村這個大家敢于擔當,真心為民辦實事,解難題。”2014年4月,田東縣人大干部黃國慶被縣委選派到思林鎮(zhèn)定陽村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時他這樣說。任職以來,他從定陽村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入手,通過抓班子,帶隊伍,興產業(yè)、辦實事、促發(fā)展,讓定陽村發(fā)生了變化,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狠抓班子建設強堡壘
作為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黃國慶深知“村子富不富,關鍵在支部”的道理。他針對班子存在的問題,從抓班子、帶隊伍、強堡壘入手打造強有力的“兩委”班子。為此,他堅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吃在村里,住在村里,睡在村里,干在村里,引導村“兩委”干部在開展工作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帶頭;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及親屬對不符合享受一些國家優(yōu)惠待遇的,要堅決制止或退出。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規(guī)范開好“三會一課”,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在他到定陽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兩年里,共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2名黨員,壯大了基層黨組織。同時,強化學習培訓,提高黨員素質。2015年7月,村黨支部被縣委評為“四星級黨支部”。
調整產業(yè)結構強支柱
“農村要發(fā)展,產業(yè)支撐是關鍵。”從擔任第一書記的第一天起,如何培育出支柱產業(yè)一直是黃國慶思考的問題。根據(jù)定陽村一半是土坡一半是石山的地理環(huán)境,他一方面鼓勵群眾走出去務工,另一方面發(fā)動在土坡村屯的群眾大力發(fā)展芒果種植,調整產業(yè)結構。他在引導群眾進行產業(yè)調整的同時,爭取縣人大、縣扶貧辦等部門支持,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調運了4萬多株芒果苗免費供應貧困戶種植。由于宣傳引導到位,服務保障到位,村民種植芒果致富的信心大大增加。兩年來,他引導群眾擴大芒果種植1200多畝,引進建立火龍果種植示范基地1200畝,為當?shù)厝罕娒撠氈赂淮蛳铝肆己玫幕A。對于貧困戶生產資金短缺問題,黃國慶積極爭取扶貧互助資金15萬元,并及時發(fā)放到貧困戶手中,解決了貧困群眾的燃眉之急。2015年,定陽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300元,比2013年增加1377元。
改善基礎設施強基礎
面對農村落后的基礎設施,黃國慶根據(jù)輕重緩急,先易后難的原則一件一件去辦。為了解決村部辦公條件,他爭取后援單位縣人大支持,投入8萬元資金完善村部建設,解決了定陽村干部群眾無地方開會、無地方進行科技培訓的問題。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他發(fā)動那定屯群眾通過“一事一議”項目籌集資金14多萬元投入屯內道路硬化。爭取扶貧資金支持對百吉至龍淋、龍悶屯的進屯道路進行改擴建。以前的同龍、龍壯等6個屯村口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群眾怨聲載道。黃國慶通過爭取自治區(qū)海洋局、縣人大支持,投入13.8萬元修建垃圾池10個,購買了一批垃圾車、垃圾桶,解決了6個屯340戶的垃圾處理問題。制作了一批清潔鄉(xiāng)村廣告宣傳牌,購買安裝一批太陽能路燈,使全村11個自然屯全部用上了太陽能路燈。這些項目的落地建設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條件,提高了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
精準識別貧困強責任
隨著“十三五”規(guī)劃精準扶貧的落地實施,第一書記無疑成為精準扶貧的先鋒。黃國慶負責的定陽村是貧困村,有11個自然屯551戶,村屯分散、農戶分散。而且早些年一些群眾搬出村里到鎮(zhèn)上、縣城郊區(qū)居住,精準識別貧困戶工作要求必須與戶主見面率100%,工作量大面廣且復雜。在縣人大、鎮(zhèn)派出工作隊員后,他把隊員分成4個工作小組,自己擔任工作隊長,他不僅要承擔4個小組協(xié)調聯(lián)系工作,還承擔了住村外90%的住戶入戶調查工作。在對定陽村進行精準識別貧困戶的過程中,黃國慶克服了種種困難,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帶領隊員奔走在551戶之間開展精準識別工作。經過3個多月的調查、登記、核實、公示、審核等,最后確定符合條件的貧困戶65戶239人,由于基礎工作扎實,識別精準無誤,群眾無異議,心服口服,精準識別工作圓滿完成,為精準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帶著使命、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全力以赴把駐村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才對得起組織的重托和單位的支持?吹饺罕娛杖朐黾恿,生活改善了,就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黃國慶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