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記者從巴馬瑤族自治縣政府辦獲悉,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qū)和項目名單公布,巴馬瑤族自治縣榮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榮譽稱號,是當前廣西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縣份。
據(jù)悉,這是為了樹立一批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新標桿,開創(chuàng)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在國家層面首次開展的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chuàng)建活動。本次示范創(chuàng)建共有1847個市、縣政府申報,經過省級初審、第三方評估、群眾滿意度測評、實地核查等環(huán)節(jié),最終確定第一批命名的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qū)40個、示范項目24個,篩選嚴格。
近年來,巴馬堅持把法治教育與法治實踐、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政府效能顯著提高,決策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明顯增強,法治政府建設成果排在全區(qū)前列。該縣制定相關方案,明確法治政府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全面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嚴格落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定期報告制度,每年按時向同級黨委、人大和上級政府報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該縣主要領導專題聽取工作匯報和部署工作,并經常性召開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同時,還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納入全縣年度績效考評,有效確保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有效推進。
扣好依法行政“第一粒扣子”,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該縣通過公眾參與、專家咨詢論證、合法性審查、政府常務會議集體討論決定等形式,為政府決策“把脈問診”。2019年,司法行政部門參與政府常務會議23次,出具合法審查意見書40份;常年聘請3名法律顧問參與政府合同審查、重大招商項目、政策審定等重大涉法事務,共出具各類法律意見書18份,有效保障政府行政決策合法有效。同時,強化人大對各級政府和部門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全年共辦理人大議案、代表建議112件、政協(xié)委員提案39件,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高。
打好社會治理“組合拳”,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優(yōu)質土壤。該縣推行“百警聯(lián)百村”“檢察官入村”“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法律顧問”等制度,實現(xiàn)全縣109個村(社區(qū))法律顧問全覆蓋。全年共為群眾起草修改法律文書327份,提供法律意見84件,參與化解矛盾糾紛68件,辦理公證事項162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0件,提供法律咨詢1965人次,為125名群眾挽回經濟損失約186.6萬元。
以優(yōu)化提升營商環(huán)境為抓手,為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提質增效。該縣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全縣1024項行政權力、公共服務事項實現(xiàn)“一窗進出”“一站式”辦結,2019年全縣共辦結政務服務案件8977件,群眾滿意率達100%。該縣制定出臺《發(fā)展總部經濟優(yōu)惠政策》等相關優(yōu)惠政策,全面推行招商代辦制,為企業(yè)總部落戶巴馬提供全程服務。目前,太平洋建設、碧桂園、中國二十冶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yè)及國內知名企業(yè)紛紛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