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迎秋節(jié),為喜迎豐收節(jié)和中秋節(jié)的到來 ,實現(xiàn)促農(nóng)增收,穩(wěn)定脫貧的氛圍。9月22日,在首屆“中國農(nóng)民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平果市坡造鎮(zhèn)黨委、政府在龍板村舉辦“喜迎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助力脫貧攻堅戰(zhàn)”一系趣味活動。
這天上午,龍板村文化廣場熱鬧非凡,上下人聲鼎沸,來自該村8個自然屯的群眾都云集在這里,參加扶貧政策知識問答、嘹歌表演、拔河比賽、蒙面敲鑼、圈套活鴨、扶貧車間員工技術比賽等一系列活動。
拔河比賽是活動中大亮點,該村有8個代表隊參加比賽。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一場場精彩的比賽正激烈上演。比賽采取淘汰制,賽前進行抽簽,兩兩對決。比賽中,參加隊員個個摩拳擦掌,齊心協(xié)力,精神抖擻,在一陣一陣的吶喊助威聲中奮力拼搏。經(jīng)過一輪一又輪的激烈角逐,最后感筆隊以力大技術過硬力挫群雄,勇奪一等獎,龍仁隊榮獲二等獎,龍法隊榮獲三等獎。這次活動,讓平時辛苦勞作的群眾聚在一起,開開心心感受豐收的甘甜。
“以前我們住在深山里,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山,現(xiàn)在搬遷到這里,生活條件好,交通又方便。今天鎮(zhèn)政府在這里舉行活動,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黨的扶貧政策真好。”平果市坡造鎮(zhèn)龍板村72歲的瑤族老人吳天升高興地說。
坡造鎮(zhèn)龍板村是典型石山特困村,是個瑤族村,全村有8個自然屯,13個村民組,289戶1252人。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38畝,由于居住在大山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四面環(huán)山,交通閉塞,出門就爬山,地無三尺平,與平地無緣。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群眾的生活非常艱苦。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1996年,國家開發(fā)銀行援助幫扶資金56萬元、廣州市援助資金30萬元,建設感筆移民新村,把龍板、龍仁等5個自然屯的86戶農(nóng)戶搬遷出來。新村占地42畝,建設86套民房,并完善該村的水電路等各項基礎設施。目前,常住感筆屯的群眾有99戶414人,其中貧困戶共有19戶89人。
為了讓該村群眾早日脫貧摘帽,走上致富道路,2017年,平果市在感筆新村實施了整村推進扶貧開發(fā)示范村項目,投入資金286萬元,其中廣東省財政幫扶資金158.5萬元,平果市整合涉農(nóng)扶貧資金127.5萬元。項目完成后,村里房屋外墻裝飾一新,屯內(nèi)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還建成了“扶貧車間”、“愛心公益超市”、“留守婦女兒童關愛中心”。該村通過實施“黨組織+扶貧車間(合作社)+貧困戶模式”,進一步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集體經(jīng)濟收入達11.75萬元以上。如今的感筆新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民住有所居,勞有所樂。龍板村“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各項脫貧指標已基本達標,2018年12月底可實現(xiàn)脫貧摘帽目標。(王金旭 鄧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