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殘疾人是脫貧攻堅戰(zhàn)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相比普通群眾,他們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多困難。如何讓貧困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成果,保障他們在脫貧奔康的路上不掉隊,2016年,隆林抓住機遇、主動作為,因人而異、精準發(fā)力,在全面摸清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殘疾人家庭情況的基礎上,注重在實施“五大”脫貧攻堅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貧困殘疾人獲得感,努力幫助他們早日脫貧。
實施精準兜底脫貧攻堅
根據自治區(qū)、百色市的統一部署,制定了《隆林各族自治縣脫貧攻堅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關愛工作實施方案》,將殘疾人低保、醫(yī)療救助、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醫(yī)療康復需求、教育培訓等惠殘政策納入財政保障。經反復識別、核對,全縣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2515戶2684人。同時,結合隆林黨員干部“一對一”結對幫扶實施方案,落實縣里部分黨員干部與殘疾人戶結對子,切實解決殘疾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為全縣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加上了雙保險。
實施關愛機制脫貧攻堅
實施“陽光家園計劃”項目。從經濟上對殘疾人家庭給予一定幫助,減輕殘疾人家庭對殘疾人居家托養(yǎng)護理的經濟負擔,使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得到精心的護理和照顧。認真組織實施上級下達給隆林300戶的指標任務,并于2016年12月16日前通過銀行轉賬方式全部發(fā)放到位,共計45萬元。
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通過進村入戶對肢體、視力殘疾人進行改造需求調查,為殘疾人完成樓梯扶手安裝,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消除二次殘疾的隱患。2016年共改造27戶,投入資金10萬元。同時,在全縣16個鄉(xiāng)(鎮(zhèn))179個村(社區(qū)),按照標準和要求做好“殘疾人之家”建設工作,2016年完成建家個數為80個。
實施產業(yè)項目脫貧攻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隆林積極探索“造血式”扶貧幫困新路子。通過實施“黨員扶殘溫暖同行項目”和區(qū)、市級“陽光助殘基地”建設,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殘疾人走上自力更生的致富之路。“黨員扶殘溫暖同行項目”將建檔立卡殘疾戶作為重點,選擇群眾易接受,易管理的養(yǎng)豬項目,并會同組織部、財政局對豬仔市場價格進行實地考察認定后,通過政府采購形式統一采購發(fā)放。2016今年任務指標230戶,實際完成245戶,完成任務的106.5%,完成配套資金4.6萬元。“陽光助殘基地”針對殘疾家庭的特點和本地實際,選擇市場價格相對穩(wěn)定的黑山羊養(yǎng)殖作為扶持項目,并通過基地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殘疾人脫貧致富。2016年通過基地分三批向革步鄉(xiāng)100戶建檔立卡殘疾人貧困戶發(fā)放價值1600-1800的能繁母羊1-2只,共投入資金25萬元。
實施技能培訓脫貧攻堅
為進一步提高殘疾人勞動素質和職業(yè)技能,使更多的殘疾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2016年隆林有針對性組織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和職業(yè)技能培訓。共投入資金15萬元,對來自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230名具有一定文化知識,有就業(yè)愿望的殘疾人開展免費培訓。開辦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培訓班一期2個班,到訓殘疾人共110人。同時通過按比例就業(yè)、集中就業(yè)、自謀職業(yè)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等多種形式打造殘疾人就業(yè)“綠色通道”,讓有就業(yè)意愿和能力的殘疾人充分就業(yè)。2016年共完成就業(yè)64人,其中按比例就業(yè)15人,個體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49人,扶持盲人機構1家,就業(yè)3人。對2戶殘疾人創(chuàng)辦的小微企業(yè)和18戶殘疾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發(fā)放創(chuàng)業(yè)補貼11萬元。項目涉及開辦水泥磚場、餐飲店、日用百貨店;養(yǎng)殖隆林黃牛、黑山羊、黑豬、網箱魚以及種桑養(yǎng)蠶、種植西貢蕉、百香果等。
實施惠殘項目脫貧攻堅
2016年,隆林通過建立貧困殘疾人救助長效機制,完成兩項制度補貼審核3614人,(其中重度補貼1960人,困難生活補貼1654人);完成殘疾人危房改造80戶;投入11.6萬元資助45名殘疾人子女上大學,陽光助學計劃工作投入8.04萬元;開辦殘疾人文化掃盲班一期,完成對文盲殘疾人進行掃盲8人;對特殊教育學校134名殘疾學生進行資助、培育并選撥20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百色市第二屆殘疾人運動會,取得6金4銀3銅的好成績。(通訊員 韋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