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清晨,小車啟動的馬達聲劃破湘江江畔小村的寧靜。“去吃紅油米粉嘍!”伴隨著孩子的歡呼聲,張建駕車沿著湘江,越過田垌、村莊,直奔全州縣城。約半小時后,3碗熱氣騰騰、香辣爽口的紅油米粉已擺在張建一家三口面前。
張建是全州縣枧塘鎮(zhèn)張家村人,在邕工作。以前,從該村到縣城,要過渡口、走泥路,再到鎮(zhèn)上乘車,去縣城一趟至少要兩小時,嘗一口紅油米粉是奢望。“前年搞村村通,沿湘江修了水泥路,去縣城不用過渡口了,開車20分鐘就可以到縣城!”說著,張建夾起米粉,大吃一口,咧嘴笑喊:“真爽!”
美不美,家鄉(xiāng)味。嘗一碗地道的紅油米粉,是每個游子在外的全州人夢回縈繞的夙愿。春節(jié)還鄉(xiāng),夙愿終得償。也因為如此,近些年來,每年春節(jié)假期,在全州縣城形成了這樣的“奇景”:幾家老牌紅油米粉店生意比平日還要好!每天上午,回鄉(xiāng)游子駕車從各個村落出發(fā),風(fēng)馳電掣跑上“村村通”水泥路,從四面八方向縣城匯聚,最后停在各家紅油米粉店前。前來粉店“報到”的車輛,廣西牌最多,廣東牌次之,其他各地車牌夾雜其中,儼然五湖四海來相會。
那一碗碗熱騰撲面的紅油米粉背后,是四通八達的鄉(xiāng)村水泥路。據(jù)悉,為貫徹落實“美麗廣西·生態(tài)鄉(xiāng)村”部署,全州縣開展了道路硬化專項行動,并為每個項目安排一名技術(shù)人員負責(zé),對完成較好的給予獎勵,反之則進行處罰。2015年,該縣“村村通”里程增加29條162.3公里,讓20個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十二五”期間,該縣通建制村項目共116個641公里,255個行政村通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