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在貴港市港北區(qū)慶豐鎮(zhèn)新塘村黃村屯的田間,很多頭戴太陽帽、手提塑料桶的人群在忙碌著,有年邁的老爺爺、老奶奶,也有放假回家的小學(xué)生,鋤起鏟落,馬蹄便隨著翻開的泥土露了出來,人群身后放著一個個裝著馬蹄的麻袋。這一道獨特風景引得路人駐足觀看。
春節(jié)前夕,記者聞訊前來趕熱鬧。村民黃坤告訴記者,新塘村水田平坦連片,水利設(shè)施完善,廣東老板租了380畝冬閑田種馬蹄,每畝租金700元,平常的田間管理優(yōu)先請租戶,加上挖馬蹄的收入,農(nóng)戶收入十分可觀。
村民黃少珍干得正歡:一鏟子下去帶出一個個馬蹄,多的有七八個,少的也有四五個,不到半小時,塑料桶就裝滿了,她便把馬蹄裝進麻袋。
“我挖馬蹄有好幾天了,每天早上8時來,下午5時回去,平均下來每天可挖到50-60公斤馬蹄,按每公斤1.2元算,一天可賺到60-70元,給孫子的壓歲錢有了。”黃少珍高興地說。
同樣來賺“外快”的,還有在南寧讀大學(xué)的凌梅。當堂姐告訴她挖馬蹄時,她立即帶上妹妹一起來了,一天下來姐妹倆挖了60多公斤。“雖然感覺到腰酸腿痛,但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再挖兩天,同學(xué)聚會的錢就夠了。”凌梅對記者說。
中午時分,黃少珍拿出從家里帶來的午餐,吃完又干了起來。放眼看過去,不少人都在田里吃午餐。
臨時搭建的收購點旁邊已堆滿了打包好的馬蹄。陸續(xù)有人拿馬蹄來過秤,有的用電車拉,有的用肩挑,不一會就排起了長隊。
“梁瓊珍130公斤,156元。”“哇,好多哦。”說話間,在稱重處傳來了一陣喝彩,梁瓊珍成了當天的“冠軍”。
據(jù)估計,這段時間慶豐、大圩、石龍等鄉(xiāng)鎮(zhèn)1800多人聚集在這里挖馬蹄。村民說:“希望有更多的老板到村里投資,以后大家賺錢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