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廣西平南三橋(效果圖)為當前在建世界最大跨徑拱橋。
合江長江一橋建設過程中發(fā)明的索鞍橫移系統(tǒng)及索鞍橫移施工方法獲國家發(fā)明專利。
合江長江一橋全景。
合江長江一橋又名波司登大橋。
合江長江一橋建設過程中研發(fā)了規(guī)模最大、吊重最重的纜索吊裝系統(tǒng)。
2019年4月12日,第十六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召開,由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路橋集團”)建造的合江長江一橋(又名:波司登大橋)是本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獲獎的橋梁工程之一,也是目前世界跨徑最大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據悉,合江長江一橋還獲得了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魯班獎以及國際橋梁大會頒發(fā)的“喬治·理查德森獎”。
“喬治·理查德森獎”設立于1988年,每年評選一次,由世界各國的橋梁專家投票產生,僅授予一個在橋梁設計、建造、科研等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橋梁工程,因此被譽為橋梁界的“諾貝爾獎”,目前中國只有6座橋梁獲得該獎項。
合江長江一橋跨徑為530米,在其建成之前,當時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管混凝土拱橋是492米。500米跨徑曾經一度是行業(yè)內的最高點坐標,攻克這個難關之后,可以說廣西路橋集團的鋼管混凝土拱橋建造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廣西路橋集團依托合江長江一橋建設研發(fā)的“超500米鋼管混凝土拱橋關鍵技術”先后榮獲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該技術與國內外同類技術比較具有顯著優(yōu)勢:橋梁建成跨徑較國內外分別提高100米、290米;安裝速度提高了2-3倍;制造安裝風險最低,精度高于國標4倍;安裝費用減少30%;管內混凝土灌注質量和管內混凝土材料都非常優(yōu)良;吊桿服役期從15年提高到50年。
“超500米鋼管混凝土拱橋關鍵技術”對行業(yè)發(fā)展影響深遠。首先支撐了世界首座跨徑突破500米的鋼管混凝土拱橋——合江長江一橋的成功建成,竣工驗收質量優(yōu)良,造價僅2.5億元,為世界同等跨徑橋梁最低。該技術還在合江長江公路橋、云桂鐵路南盤江橋等多座大橋中應用,共節(jié)約工程造價3.13億元。目前還有2座超500米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正在建設,均采用了該技術;而國外最大跨徑僅為240米。
該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了鋼管混凝土拱橋的跨越能力和耐久性,降低了風險和費用,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拱橋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引領了世界拱橋技術的發(fā)展。
作為研發(fā)該技術的核心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認為:鋼管混凝土拱橋比懸索橋、斜拉橋都要“省錢”,當前國家的公路建設、鐵路建設都在向山區(qū)推進,在地質條件允許的地方修建拱橋,將為國家節(jié)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經費,因此,鋼管混凝土拱橋發(fā)展前景十分廣闊。
鋼管混凝土拱橋具有受力合理、造價經濟、建設周期短、維護方便等優(yōu)點,但受結構穩(wěn)定控制難度大、施工安裝風險高、管內混凝土密實度難以控制等原因制約,跨徑超500米一直被視為這類橋型的建造極限。廣西路橋集團經過多年的研發(fā)突破,采用斜拉扣掛工藝,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采用無支架纜索吊裝、分段拼接技術,發(fā)明了自密實無收縮混凝土輔助真空泵送技術等,克服了鋼管混凝土拱橋建造瓶頸性難題,為鋼管混凝土拱橋向更大跨徑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
當前,廣西路橋集團正利用“超500米鋼管混凝土拱橋關鍵技術”建造當前世界最大跨徑的拱橋——廣西平南三橋。該橋跨徑為575米,建成后將是世界最大跨徑的拱橋,同時也將成為“中國橋梁”建造新名片。(韋忠繼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