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距南寧1040公里,距廣西邊境最近處僅700多公里。
5月12日下午2時28分,一股蓄藏已久的巨大地力在汶川地底10公里處爆發(fā),瞬間山崩地裂,天穹變色。
巨大的慢速低頻地震波在幾十秒后抵達廣西,南寧高樓震顫。
四川同胞遭受慘烈災難,深深地震痛了廣西5000多萬顆善良的心。
當災民同胞的家園在地震中坍塌,廣西人在心中為他們默默祈禱;
當災民同胞在親人的遺體前哀號,廣西人一樣淚流滿面,悲沉心底;
當看見一個個天使般的孩子在廢墟中夭折,廣西人一樣心如刀戮,痛不欲生。
這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的姐妹,我們的孩子!
我們流淌著一樣的血,我們感受著一樣的痛;
我們素不相識,我們血脈相連;
我們共同抵擋這災難,我們共同承受這悲痛。
我們時刻關注,我們竭盡所能
汶川大地震——7.8級(后修正為8級)。
災情十分嚴重。面對降臨在同胞頭上的巨大災難,自治區(qū)黨委、政府迅速行動。
12日下午,自治區(qū)黨委書記郭聲琨迅即作出重要指示:立即啟動我區(qū)地震應急預案,穩(wěn)妥地處置好地震應急工作;同時,密切注意四川災情態(tài)勢,立即做好物資儲備和醫(yī)療救護等應急準備工作,隨時將物資運往災區(qū),以最快的速度支援災區(qū)的抗震救災工作。
正在日本東京進行友好訪問的自治區(qū)主席馬飚,當天得知災情即于深夜作出緊急部署,要求全區(qū)各地各部門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抗震救災號召,迅速貫徹落實自治區(qū)黨委的指示精神,廣泛動員我區(qū)社會各方力量,立即行動起來,全力支援地震災區(qū)。
當日晚上8時39分,廣西備災中心接到民政部的調撥命令,立即啟動緊急調撥物資預案。經過大批武警官兵的緊張搬運,第一批災民急需的救災物資裝滿了兩個火車專列,發(fā)往四川災區(qū)。這批物資是自治區(qū)黨委和政府捐贈的價值500萬元的救災物資的一部分。這批救災物資包括:1.9萬頂帳篷、1.5萬床棉被、1.5萬套棉衣、1.5萬件羽絨服和價值200萬元的飲用水、方便食品。
13日上午,響應中央抗震救災號召,自治區(qū)黨委、政府決定:在捐助價值500萬元救災物資的基礎上,再捐助500萬元賑災款,同時立即派遣救援隊趕赴災區(qū)現場,開展救援工作。
14日凌晨3時多,400名公安特警和消防官兵在酣睡中接到緊急命令——收拾行李,迅速趕到機場,飛赴四川災區(qū)!7時多,三架專機陸續(xù)起飛。救援隊在成都雙流機場稍作停留,即于14日中午時分抵達重災區(qū)都江堰市。幾乎在同一時間,就在廣西救援隊抵達都江堰市開展救援的時候,又一批救災物資運抵南寧吳圩機場,準備空運四川。專程趕到機場的自治區(qū)領導郭聲琨、李金早、車榮福、陳章良等頂著炎炎烈日,與武警戰(zhàn)士一起裝運救災物資。
從14日下午開始,在自治區(qū)四家班子帶頭捐贈的感染下,八桂大地掀起捐款熱潮。
在隨后的日子里,廣西各地,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南北東西,不論是高樓中的白領,還是偏遠山區(qū)的貧困群眾,都慷慨解囊,盡己所能,向災區(qū)人民送出了自己的誠摯愛心。
貴港市覃塘區(qū)蒙公鄉(xiāng)黃嶺村貧困農民黃壽山,拄著拐杖,拖著殘疾的身體,艱難跋涉數公里山路,從屯里來到村捐助點,從一個折疊的布包里拿出了一張10元紙幣,放進捐款箱。
截至5月23日下午5時,全區(qū)各地共捐贈價值近3.6億元的現款及救援物資。
捐款數額每天都在更新,涓涓的愛心細流還在源源不斷地匯聚……
派出最英勇的子弟兵和最優(yōu)秀的志愿者
身在災區(qū)前線的南寧市消防支隊救援突擊隊隊員宮玉郡在手機中保存著一條珍貴的短信。
“接到命令立即開赴四川搶險,請你立即攜帶迷彩服和個人物品30分鐘內到支隊集合!”短信是司令部戰(zhàn)訓科覃松林發(fā)的,時間定格在5月14日凌晨3時38分。
當宮玉郡乘坐的中巴車開上機場高速公路時,他看見了一個壯觀的景象:40多輛來自全區(qū)各地的紅色消防車,像參加集會一樣從各個方向駛來,合成一股暗紅色的潮水,所有的車齊聲拉響著尖厲的警報,朝機場疾駛。 救援突擊隊當天中午時分便趕到重災區(qū)都江堰市展開救援。兩個小時后,第一具遇難者遺體被發(fā)現。再過了4個小時,第一個幸存者從厚厚的廢墟中被“掏”了出來。到15日下午救援隊離開都江堰的時候,一共搜救出26名被困群眾,包括4名生還者。
在當天的電視畫面里,我們看到了一個英雄的身影。黃勝新,南寧市特勤大隊一班班長,他一次次押上性命,憑著膽魄和智慧,爬進隨時坍塌的廢墟,救出了4名生還者。他的冒險之舉嚇哭了家中電視機前的妻子。
在災區(qū)的日子里,物資匱乏、缺糧少水,任務繁重、睡眠不足,余震不斷、兇險暗藏,救援突擊隊隊員們就憑著一股堅韌的意志挺了過來,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他們是廣西最英勇的子弟兵。
跟隨救援突擊隊的腳步,一隊隊各行各業(yè)的志愿者服務隊懷著滿腔悲傷和急切,陸續(xù)趕赴災區(qū)。
16日上午,我區(qū)首支民企醫(yī)療救治隊日夜兼程開赴重災區(qū)四川綿竹市,10名隊員全部是南寧同濟醫(yī)院各個科室的醫(yī)務人員;
18日凌晨,一支由10名醫(yī)院感染控制專家組成的醫(yī)療隊飛赴四川;
19日上午9時許,33名青年志愿者在南寧留下雄壯的誓言后,帶著救援物資和一面鮮艷的紅旗,踏上了去災區(qū)的征程。這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由20名專業(yè)醫(yī)護防疫人員、2名心理咨詢師、5名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和6名后勤保障人員組成。他們是從1000余名踴躍報名的市民中嚴格篩選而出。
5月20日上午8時,由40名優(yōu)秀衛(wèi)生防疫專業(yè)人士組成的抗震救災衛(wèi)生防病工作隊趕赴四川災區(qū)一線。
5月22日上午8時30分,14名水利專家和5名汽車駕駛員組成水利救援隊奔赴四川,幫助恢復重建!
據悉,目前各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發(fā)動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陸續(xù)往災區(qū)進發(fā)。
在內心為生者祈福,用淚水為逝者送行
5月26日,地震發(fā)生已有14天,當天電視滾動的數字顯示:地震中遇難者人數已達65080人,失蹤23150人,受傷360058人。
6萬多名同胞,6萬多鮮活的生命,剎那間消失在廢墟中。
5月19日14時28分,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到南寧市民族廣場,全國每一個角落,所有人挺直身軀,低首靜默,哀淚橫流,悼念逝去的靈魂。
低沉的防空警報響起,如泣如訴,然后陡然拉高,帶著號哭般的尖銳,直透云霄。與此同時,所有的車輛、船舶按響了喇叭,“嗚嗚”聲四起,如同大地的哀哭。
在南寧市民族廣場,數千市民冒雨聚集在國旗臺前,在半降的五星紅旗下,陷入安靜的悲傷,雨水與眼淚一齊流下臉龐。他們有的雙手叉拳,支撐著因悲傷而沉重的頭;有的閉上眼睛,靠在同伴身上,淚水從眼角緩緩流出;有的手捧蠟燭,默默祈禱;還能聽見有人小聲地抽泣……
在廣西大學,2000余名大學生早早來到大禮堂,在靜穆的音樂中等待著。一位腳有重傷的女生撐著拐杖艱難趕到這里。當默哀的時間到來,所有的人齊刷刷地站起來,肅立著,在那漫長的三分鐘里,盡情地釋放悲痛。
在南寧市民主路小學,1000多名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在雨中的操場靜靜地默哀。這天的隊伍排得比以往任何一天都整齊,連平時最調皮的孩子也安靜得像一只綿羊。
路上的司機們緩緩停下了車,用力地按著喇叭;辦公室里的人們放下了手頭的工作,站了起來,低下頭;市場里的人放下了手中的雜物,肅立;田野里的農民扔下了手中的鋤頭和鐵鍬,跟大地一起陷入沉默……
仿佛所有人都在一剎那間被巨大的悲傷凍僵。
19日晚8時,在網絡的發(fā)動下,萬余人再次聚攏到南寧市民族廣場開展悼念活動。路燈昏黃,燭光通明,淚光閃爍。一些人把點亮的蠟燭擺在地上,繪成愛心形狀,大家圍著燭光坐下來,抱拳默哀。隨著蠟燭一點點地亮起,人頭攢動的廣場漸漸安靜下來,直至沒有聲響。默哀一過,人們積壓的情感瞬間爆發(fā),他們吶喊著,揮舞著拳頭和手中的紅旗……
21日,哀悼日第三天,當晚9時許,都安高中4000余名學生涌到操場。他們用512支明亮的蠟燭在地上點亮了一顆巨大的“心”,“心”中間擺成“5·12”狀。默哀過后,這個貧困學生占多數的群體開始了一場自發(fā)的捐贈活動,生活拮據的他們毫不猶豫地掏出了伙食費,捐款箱很快就匯集了近2.8萬元捐款。
在國悼日的每一個夜晚,在全區(qū)各地,在各個人群聚集點,都有溫暖明亮的燭光亮起。
我們用心為生者祈福,我們用淚為逝者送行。我們相信,精神的力量直達生命的核心。
對此,一位記者這樣動情地寫道:“脆弱如蘆葦的你與我,在各種災難侵襲之下依然生生不息,并不是我們因為擁有堅硬的盔甲,而恰恰是因為我們擁有柔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