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時節(jié),八桂大地春潮涌動。在廣西全州縣龍水鎮(zhèn)金槐種植戶謝安云的160畝家庭農場嫁接現場,科技特派員正指導種植戶謝安云對金槐進行科學修剪、拉枝、高接換種嫁接;在蒼梧縣的水產養(yǎng)殖基地,科技特派員向養(yǎng)殖戶詳細講解陸基工廠化及陸基圓池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新型模式下的鱖魚、加州鱸養(yǎng)殖技術,現場指導養(yǎng)殖戶做好飼料投喂、水質調控、病害防治等工作,并針對“倒春寒”的天氣特點預防魚病,提高養(yǎng)殖效益。田間地頭的“技術紅利”正轉化為農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銀。
這是廣西4000余名科技特派員扎根春耕一線、以創(chuàng)新賦能現代農業(yè)的縮影——他們用科技力量踐行新時代“雷鋒精神”,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成為農戶春耕生產的“貼心人”,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雷鋒答卷”。
科技入戶解難題 特派員成“田間導師”
科技特派團團長、廣西甘蔗研究所所長吳建明指導開展甘蔗健康種莖摳芽育苗移栽技術。李冬梅 攝
在崇左市江州區(qū)瀨湍鎮(zhèn)全鳳村加嶺屯,科技特派團團長、廣西甘蔗研究所所長吳建明在指導廣大農戶開展摳芽、浸種、催芽等甘蔗健康種莖摳芽育苗移栽技術。該技術解決了傳統(tǒng)自留種的甘蔗栽培方式下,甘蔗莖隨芽埋土被浪費、無法再用于榨糖,且存在斷壟缺苗難補救、甘蔗宿根年限短等難題。在有水肥一體化等灌溉設施的地塊使用該技術不僅能大大節(jié)約蔗種,還能使得超過85%的完整蔗莖用于榨糖,提高了綜合經濟收入。目前,該技術已經在崇左、南寧、來賓、柳州、防城港等重要蔗區(qū)推廣應用,預計今年育苗數量將突破5000萬株。“以前不懂技術,浪費了很多甘蔗種苗,現在專家手把手教,不僅節(jié)約了成本,還能提高榨糖收益,真是太好了。”村民黃大哥感慨。
科技特派團馬山團專家劉吉平指導桑樹施肥技術。韋衡 攝
在馬山縣“頭雁”學員吳春梅的桑園基地,國家蠶桑產業(yè)技術體系病蟲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國家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馬山團專家、華南農業(yè)大學博士生導師劉吉平正在查看桑樹長勢,現場示范規(guī)范施肥技術。他建議采用溝施或穴施的方式,推薦使用小型旋耕機或手工播種機進行施肥,以提高施肥效率并減少資源浪費。吳春梅說:“劉教授的指導為我們解決了桑樹種植技術難題,還為我們的發(fā)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議,增強了大家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
組團服務顯合力 春耕生產“加速推進”
“種植的時候采用東西行向,這樣大豆和玉米的光照會比較充足。” 來自河池市金城江區(qū)團的鄉(xiāng)村科技特派員們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農戶們講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關鍵技術要點及常見的病害與防控技術,并圍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種植過程中的重要注意事項等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詳細講解。“農技人員給我們介紹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對我們來說很實用。”農戶廖永岸說。
合山市“一縣一團”科技特派員在葛根種植基地開展技術服。 趙緩娟 攝
來賓市合山市“一縣一團”科技特派員深入北泗鎮(zhèn)葛根種植基地,實地考察葛根的采收和種植情況,并結合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為農戶提供了精準的技術指導,促進當地通過“聯營村企”“聯農帶農”等模式,整合資源,推動葛根全產業(yè)鏈發(fā)展,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抗災復產保民生 技術護航“不誤農時”
科技特派團融水團團長唐榮華研究員和鄉(xiāng)村科技特派員到融水苗族自治縣永樂鎮(zhèn)下覃村甘蔗寬行叢生栽培套種示范基地進行防災抗災和春收春播技術指導。黃誠 攝
近期,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永樂鎮(zhèn)種植大戶和農業(yè)企業(yè)種植的甘蔗受到寒害,國家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融水團團長唐榮華研究員組織科技特派員深入現場,指導種植大戶開展甘蔗套種技術,通過實施甘蔗寬行叢生栽培、免剝葉操作。目前基地種植的甘蔗受凍害的影響不大,套種的蘿卜等作物生長良好。“科技特派員和農技人員帶來的防寒抗凍新技術特別有效,30多畝套種的甘蔗和蘿卜很好。接下來,我還可以收了甘蔗后繼續(xù)套種花生和生姜。”種植大戶黃克斌對此贊嘆不已。
藤縣科技特派員指導農戶開展防寒抗凍技術。 郭家鋒 攝
今年初,藤縣古龍春雨八角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的八角苗圃遭遇凍害,八角苗葉芽受寒變黃。科技特派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指導農戶采取修剪凍枝、補施葉面肥等防寒抗凍技術措施。目前,當地八角樹恢復較好。“科技特派員和農技人員指導實施的防寒抗凍技術非常有用,50多畝原本泛黃的八角苗葉子,沒過多久就恢復了生機勃勃的翠綠模樣。有了他們的幫助,我對八角種植充滿信心。”苗圃基地負責人欣喜地說。
從推廣良種到防災減災,從單兵作戰(zhàn)到組團服務,廣西科技特派員以“學雷鋒”精神為內核,將論文寫在田野上,把成果送到農戶家。這支“帶不走的科技隊伍”,正成為鄉(xiāng)村振興路上最亮眼的風景線。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25年春耕期間,廣西累計派出科技特派員開展技術服務4500余人/次,實現覆蓋全區(qū)各市、縣(市、區(qū)),惠及農戶12萬戶。通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有效地帶動糧食、經濟作物增產增收,為全年農業(yè)豐產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