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山尋茶: 廣西茶葉低價賣給外地當原料
“我們要做的是一個4萬平方米的大型茶葉交易中心,為廣西茶葉發(fā)展搭建起一個良好的交易平臺。”中國-東盟茶葉交易中心總經(jīng)理鄧健生這樣給記者描述他的構想。
要建立這樣一個大型的茶葉交易中心,需要當?shù)鼐哂胸S富的茶葉資源做支撐,廣西有具備這樣的基礎條件嗎
廣西農業(yè)廳最新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廣西茶園總面積80萬畝,干茶年產量3萬噸,在全國位居前列。
國慶節(jié)期間,記者走進欽州市靈山縣豐塘鎮(zhèn),該鎮(zhèn)茶園面積超過一萬多畝,是廣西數(shù)一數(shù)二的茶葉大鎮(zhèn)。
該鎮(zhèn)大豐村的茶農老黃和當?shù)卮蠖鄶?shù)茶農一樣,種有2畝多的“福云6號”。“福云6號”以產量高而著稱,每年老黃將采摘的茶賣給茶葉公司,茶青可賣到12-14元/公斤,而夏茶一般收購價僅為6元/公斤左右。“我們一畝茶園一年收入也不過兩三千元。”老黃說。
一位茶園老板告訴記者,與福建安溪、浙江杭州等華中茶區(qū)的茶農相比,廣西茶農的收入至少相差10倍以上。
廣西茶業(yè)界幾乎人人都知道這樣的事:廣西因地勢和濕度的緣故,廣西早春茶可在2月中旬上市,比華中茶區(qū)早成熟20天左右。每年春季,三江、靈山等茶葉主產區(qū),外地茶商蜂擁駐扎,他們搶著從當?shù)夭柁r手里收購茶青,運回當?shù)爻洚旪埦㈣F觀音等名茶,再以高價賣出。
“以2公斤鮮葉可以炒0.5公斤干茶來算,在三江以每公斤50元的價格收購鮮茶葉,加工后一斤熟茶的成本也只在每公斤400元,但是運回外地,打上某知名品牌后,賣出的就是每公斤數(shù)千元。”鄧健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這樣的現(xiàn)狀,讓廣西茶葉尷尬無比。可廣西茶葉品種數(shù)百種,卻找不出一個能在全國叫響的品牌。“廣西茶葉,90%以上在給別人做嫁衣。”南寧一位茶業(yè)公司老總感慨直指廣西茶“痼疾”。
2 市場探茶:商家大多不愿賣廣西茶
近日,記者來到目前廣西最大的茶葉批發(fā)市場——南寧10+1商業(yè)大道。而走遍整條街,主打廣西茶葉專賣的僅有凌云白毫、梧州六堡茶等幾家,與外地茶鋪天蓋地的店面招牌相比,廣西茶顯得形單只影。南寧天鷹茶業(yè)公司一位負責人指出“賣廣西茶的店鋪在這條街上估計都不到5%”。
記者走進一家名為“大紅袍”的茶葉店,這里是知名茶葉品牌“武夷星大紅袍”的廣西代理商,老板范建輝過去也曾賣過一些廣西茶葉,后來因生意并不如意,便將廣西茶撤柜了。范建輝說,“廣西茶沒有知名氣,也沒有知名的品牌,沒有獨特性。”這“三沒”使廣西茶在市場上認知度不高,這也是為什么商家不大愿意賣廣西茶的原因。
而全國最大的茉莉花基地雖在橫縣,茉莉花種植面積10萬畝,年產鮮花8萬噸,占全國60%以上的產量。然而,由于缺乏龍頭品牌和自主品牌,它也難逃做他人“嫁衣”的命運。
橫縣順來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黃山珍介紹,茉莉花季時期,全縣代加工的茶商達3000多戶,很多大戶每年加工量超100多噸,她自己每年也代外地茶商加工約1000噸左右,這些茉莉花茶加工之后運到外地,最終被打上別人的牌子賣了出去,而橫縣本身打上自己牌子出售的花茶屈指可數(shù)。
3 茶館喝茶:茶友們多喝外地茶
記者9日晚來到南寧廂竹大道上的浪伏茶館時看到,乘車前來消費的顧客還不少,此時王先生正帶著兩三個朋友上樓,點名要喝浪伏的紅茶。
王先生對記者說,以前和朋友談生意,喜歡去KTV、酒樓等地方,但自從酒駕入刑后,談生意不敢喝酒了就改到茶館喝茶,既安靜又舒適,還不用擔心回家路上被查車。
王先生的想法代表了不少消費者的觀點。廣西浪伏茶業(yè)公司市場部經(jīng)理宋瑩瑩說,喝茶漸漸成為南寧人消閑生活的一個方式,特別是酒駕入刑的規(guī)定出臺后,茶館的生意明顯好了許多。
一家茶館老板告訴記者,浪伏茶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茶館會不時推介廣西的好茶給茶友,但杭州龍井、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等這些都是茶客們常點的,而喝廣西茶的所占數(shù)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