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榮成(左)在果園摘橘子。
記者湯世亮 攝
▲金黃的橘子裝滿了籮筐,陽榮成和留村的村民又迎來一個豐收的年份。 記者湯世亮 攝
臨桂縣臨桂鎮(zhèn)天華村委留村地處偏遠山區(qū),那里的群眾與外界被層層的大山阻隔,這個人口不足200人的小山村一度成了全區(qū)的貧困村。近年來,留村的村民憑借著山多地廣的優(yōu)勢,向山地要發(fā)展,家家戶戶種起了橘子,有了自己的果園,從10年前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增長了6000元,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甜蜜事業(yè)”,唱起了“甜蜜的歌”。11月2日,記者走基層探訪了這個小山村。
種橘子讓村民過上了甜蜜生活
從臨桂鎮(zhèn)鎮(zhèn)政府沿著平坦的321國道駛?cè)肓艘粭l鄉(xiāng)間小道,在濃密的綠色走廊中行駛了10公里終于來到了天華村委留村。這個寧靜祥和的小村子坐落在山腳下,四周群山環(huán)抱,山上種滿了橘子樹。有懸掛在半山腰的青澀夏橙,有如雞蛋大小的砂糖橘,早熟溫州柑已經(jīng)掛滿枝頭。記者到達該村臨近中午,在一片路旁山坡上,我們找到正在跟村民一起摘水果的留村村長陽榮成。他頭戴草帽,手拿剪刀,帶著我們箭步往山坡上走去,不停地招呼我們吃橘子。在山坡上放眼望去數(shù)百畝的橘子把整片斜坡點綴得郁郁蔥蔥,在陽光的照射下,青黃交錯的果園與藍天交相輝映,我們仿佛走進了綠色海洋,水果的天堂。
“今天客商來收橘子,預(yù)訂了2000斤,八毛錢一斤,今天就可以收入1600元了。”陽榮成告訴記者。據(jù)陽村長介紹到,今年橘子的價格比往年高,早熟溫州柑的價格可以達到0.8元到1元一斤。“我有早熟溫州柑500棵,產(chǎn)量預(yù)計可以達到20000斤,光這塊的收入就可有16000元,加上今年我們通過技術(shù)改良,水果的品質(zhì)大大提高了,可以賣的水果更多了。”
記者一行走下山坡,走進了這個寧靜祥和的小村莊,一排排的新房映入我們眼簾。陽榮成的家是一幢兩層半的小高樓,家里電器一應(yīng)俱全,我們坐在沙發(fā)上聊了起來。“這個樓房是去年新建的,建房裝修共花了10萬塊錢,要不是種橘子得了錢,像我這樣家庭,孩子還要讀書,可能現(xiàn)在都還住在泥瓦房里,新房想都別想。”陽榮成笑對著我們說。
在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陽榮成所在的留村由于地處偏僻,交通十分不便,沒大規(guī)模種植柑橘之前村民大多以種田為生。“種田哪能賺什么錢就是能保住一家人的嘴,根本沒有多余的收入。”陽榮成回憶說,“村里種橘子有很多年了,但之前路不通,橘子賣不出去,我們也不敢多種。”2010年,村里修通了通村公路,留村村民的柑橘也有了出路,村民便開始大規(guī) 模 地 種 植 起來。“到今年為止,我們?nèi)宸N了800多畝,每家每戶平均都有3萬塊錢以上收入,以前的泥房也都不見了,現(xiàn)在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家都住進新房,種橘子真讓我們這樣一個自治區(qū)級貧困村發(fā)生了大變化。”
在“甜蜜事業(yè)”之路上大步走
走出村子,記者在一個水果包裝地點見到了天華村委的支書陽新松,他正在和幾個村民做水果的包裝。“現(xiàn)在什么都要包裝了,搞包裝后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的顧客,既打響我們天華橘子的名氣,又能帶來不小的經(jīng)濟利益。”陽支書一邊打包一邊笑著說到。
據(jù)陽支書介紹到,他們整個天華村委共有3000多畝的果園,在整個臨桂鎮(zhèn)率先建立起水果種植示范基地,規(guī)范了種植種類和品質(zhì)管理,大大地提升了質(zhì)量,但他們的甜蜜之路走得也是很辛苦的。“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就是交通十分不便利和資金嚴重缺乏。”陽新松說。
但是在困難的面前他們沒有低頭,天華留村的村民從10年前就陸陸續(xù)續(xù)開始修路,終于修通了連接著321國道的土路,解決了水果的收購問題,但是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一到下雨天就會塌方,泥坑讓很多車都會陷進去,必須要再下狠心修建一條水泥路。”陽新松說,“村委換屆后,我們就確定一定要修通一條水泥路,為此我們號召村里的共產(chǎn)黨員和一些在外面打工的青年人捐款,我和村主任都捐出自己一年的工資用到修路上面,群眾都看在眼里,大家捐款踴躍,一時間捐款就達到了27萬元,終于修通了水泥路。”陽新松說。
路通了,貨物運輸也方便起來了,經(jīng)濟效益也凸顯了。“以前交通不便,很多客商都不愿意進來,現(xiàn)在他們都愿意進來了,而且從去年開始各類橘子的價格也不斷提高,收入也有了很大提升。”陽新松說,“在外面打工的村民看見種植水果的經(jīng)濟效益比在外面務(wù)工的效益好,都紛紛回到家里開山種果樹,我們村幾乎沒什么人在外面打工,我們現(xiàn)在雖然比不上其他一些好的地方,但是我們已經(jīng)走在致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