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右江區(qū)永樂鄉(xiāng)科技示范戶、三合村村民委副主任盧美金
“多虧了盧美金副主任的幫扶,她不僅無償提供西瓜苗給我種植,還教我怎么高產種植,教我進行板栗低產改造,要不然我家的日子可就難過了!苯,筆者到右江區(qū)永樂鄉(xiāng)采訪,三合村村民蘇文軍這樣說道。說起盧美金,村民說她的名頭可多了:村民委副主任,鄉(xiāng)“農家課堂”培訓工程接收戶、黨員科技示范中心戶、農村科技信息宣傳員……
盧美金高中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后積極參加區(qū)、鄉(xiāng)舉辦的種養(yǎng)技術培訓班。學到了種植技術后,盧美金從本村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發(fā)展板栗、西瓜、芒果生產,把自己學到的技術用到實踐中去。如今,她家種有已掛果板栗30畝、芒果10畝,加上育板栗苗和其他種養(yǎng),年總收入超過20000元。
三合村是老庫區(qū)搬遷移民村,田地較少,特別是靠近澄碧湖的百房、晚漁兩個屯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5畝,當地群眾只能搶時間差在澄碧湖水位下降后露出的土地上種植西瓜、玉米等作物。多年來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種植模式,產量和產值都不高。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盧美金積極向周邊村屯科技能人學習,掌握了西瓜“雙層膜保溫+營養(yǎng)坯+嫁接”育苗技術和雙膜保溫栽培技術,并在自家田地上示范種植。獲得成功后,她積極向周圍的群眾傳授這項新技術,手把手地教上門求教的群眾,主動深入群眾的育苗暖棚進行指導。在她的帶動下,三合的西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年提高,2007年三合西瓜種植面積達300畝,產量提高到500噸,西瓜生產從原來的零散種植發(fā)展成為當地群眾主要支柱產業(yè)之一。
三合村原來是不種板栗的,是盧美金當年畢業(yè)回鄉(xiāng)后率先引進種植的。但是現在,20年前種植的板栗樹樹齡已老,產量日益下降。為了提高板栗的產量和產值,盧美金積極查找板栗種植信息,咨詢有關林業(yè)專家,果斷引進嫁接優(yōu)良品種進行低產改造,板栗低產改造后畝產值由原來的800多元提高到現在的15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促進全村板栗低產改造,她還主動幫農戶育板栗苗,把部分板栗苗枝條無償送給幫扶聯(lián)系戶及群眾嫁接,利用宣傳欄等形式定期出版板栗生產管理技術知識專欄,并深入地頭對幫扶聯(lián)系戶及群眾進行現場培訓指導。如今,她所在的屯板栗低產改造示范基地總面積達420畝。
盧美金的“農家課堂”不僅是鄉(xiāng)親們學習科技種養(yǎng)新技術的好地方,而且是困難群眾一個溫暖的家。這一點“農家課堂”學員、盧美金的幫扶聯(lián)系戶蘇文軍感受最深。當年蘇文軍家經濟十分困難,看到同村的新樓一棟棟建起來,而自己致富無門只能住在破爛的茅草房里,他一愁莫展。這時,盧美金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無償送給蘇文金1000株的芒果、板栗等苗木,每年還送給他200株以上西瓜嫁接苗,并手把手教他種植技術。在盧美金的幫扶和技術指導之下,蘇文軍夫妻共同努力,頭年種的西瓜收入就達到3000多元,F在蘇文軍家所種的芒果、板栗已經掛果了,每年還養(yǎng)4頭豬,種養(yǎng)年純收入也有10000元以上,還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新樓。
自被確定為“農家課堂”培訓工程培訓戶以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等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盧美金積極舉辦培訓班培訓學員,到目前為止共舉辦培訓班30多期,培訓學員550多人,有效地促進了三合村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和農民發(fā)家致富,被當地人尊稱為“科技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