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訊 公路上,卡車載著蔗種一路歡鳴,后驅車拉著蔗肥滿路歡唱;田地里,拖拉機正在翻犁蔗地,蔗農們正忙著種蔗……這是3月21日,筆者在覃塘區(qū)樟木鎮(zhèn)看到的景象。
該鎮(zhèn)黨委書記韋如敬在現場介紹:“我們充分利用各級政府和企業(yè)扶持政策,大力開展甘蔗生產精準扶貧攻堅戰(zhàn)。至3月21日,全鎮(zhèn)共落實甘蔗種植面積3.5萬畝,加上由此帶來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效應,將給今年全鎮(zhèn)蔗農人均純收入增加1300元,六成左右貧困戶有望通過擴大甘蔗生產脫貧致富。”
廣種“雙高”蔗增加蔗農收益
樟木鎮(zhèn)地處石溶巖地區(qū),旱澇嚴重,九成左右耕地只能種植一造農作物,畝均純收入300元上下,全鎮(zhèn)目前還有貧困戶1079戶5044人,是覃塘區(qū)貧困戶和貧困人口最多的一個鎮(zhèn)。今年初,鎮(zhèn)黨委、政府確定“全力開展‘雙高’甘蔗生產,就地增加農民收入”的精準扶貧思路,在大規(guī)模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對種植散戶出臺墊支蔗種、免費深耕等政策措施,組織干部和技術人員進村入戶與農民細算經濟賬,到金融部門聯(lián)系生產資金,到田間地頭技術指導,發(fā)動群眾發(fā)展糖料蔗生產。
干部真情為民,群眾積極響應。“干部上門宣傳發(fā)動后,群眾重拾種蔗脫貧的信心,紛紛砍掉速豐桉種上糖料蔗。目前全村新種甘蔗加上宿根蔗戶均種蔗5.2畝,同比增1.1倍。”顯滕村支書韋善明說。
正在地里種蔗的鄧保村張秀蘭說:“在駐村干部的資金、技術扶助下,我今年種植高產高糖甘蔗5.3畝,純收入將達1.7萬元,比上年種植木薯增加1.1萬元,加上其它收入,年底全家3口人實現脫貧大有希望。”
目前,全鎮(zhèn)群眾新種植冬春植蔗1.7萬畝,全部是“雙高”蔗。“待3.25萬畝冬春植蔗種植完畢,今冬明春全鎮(zhèn)農民人均將增加純收入484元。”樟木鎮(zhèn)鎮(zhèn)長黃信明對甘蔗生產前景充滿信心。
廣建“基地”增加農民務工收入
今年初,覃塘區(qū)政府出臺“連片規(guī)模新種植‘雙高’糖料蔗的,每畝補助不少于500元”的政策,貴糖、甘化公司也出臺了“連片規(guī)模新種植‘雙高’糖料蔗的,每畝給予扶持補貼500~550元”的政策,樟木鎮(zhèn)緊抓良機,充分引導民間資金向甘蔗產業(yè)集聚,鼓勵企業(yè)、個人建立“雙高”糖料蔗生產基地。
引導農民土地流轉。望著顯騰村整齊劃一的蔗地,韋善明有感而發(fā):“去年冬,鎮(zhèn)政府組織20多人的工作隊進駐我村,宣傳土地流轉政策,到田間丈量土地,現場解決土地糾紛,讓這片5137畝的耕地實現了土地流轉,為實現甘蔗規(guī)模種植、機械化耕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土地一轉,黃金萬兩。大旗片區(qū)“雙高”甘蔗基地負責人譚雄義坦言:“土地流轉后,不僅省去了逐家逐戶租地的麻煩,而且連片種植每畝1050元的補助,足夠租金、肥料費用,預計畝均純收800元以上。”
土地流轉戶也收益頗豐。“我把20畝耕地流轉給基地,每年坐收租金10000元,每年到基地打工大約80天,累計獲勞務收入5600元,收入比往年成倍提高。”川山村古種屯韋健輝樂在心頭。
據統(tǒng)計,目前樟木鎮(zhèn)共流轉土地1.5萬畝,建立鄧保片區(qū)等5個“雙高”甘蔗基地,共種植甘蔗5200畝,每年為4320人提供租金和勞務收入人均6200元,相當于該鎮(zhèn)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8%。
產業(yè)優(yōu)勢引來基礎設施投資
樟木鎮(zhèn)大興甘蔗種植、拓展精準扶貧新路子的舉措,引起各級政府部門關注,各部門從項目、資金、技術上鼎力扶持,加快了當地甘蔗生產規(guī)模化、機械化和水利現代化,農民間接受益,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那柳村廣袤蔗田間,柏油路、機耕路縱橫交錯,路邊停滿后驅動車、三輪車、電動車等車輛。正在忙著扛運蔗種的韋新明打開話頭:“因為離公路遠,以前8個人種蔗,至少要兩個人扛運種子、肥料,現在只需一人搬運就可以了。”
“這總長8公里的水利工程,于最近竣工投入使用后,這一片近萬畝甘蔗畝產量提高1噸以上,畝增收超500元。”元金村村委主任黃侃偉眉開眼笑。
去冬以來,上級國土、糖業(yè)、財政、交通、水利等部門,在樟木鎮(zhèn)累計投入3670萬元,建設了6個村的土地整治項目,5個片區(qū)的“雙高”糖料蔗基地項目及“一事一議”項目,先后建成村屯水泥道路8.5公里,機耕路、生產路34.6公里,完成凌動等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0.7萬畝農田直接受益,占耕地總面積的60.5%,按規(guī)劃將畝均新增經濟效益500元,拉動全鎮(zhèn)農民人均增收617元,占去年全鎮(zhèn)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
(覃偉 覃家武 王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