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yè)支撐,地處大山深處的橫縣石塘鎮(zhèn)瑤埠村3年前引進百香果產業(yè),可如何將果銷售出去卻是一個難題。隨著精準扶貧工作隊的到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百香果,“互聯(lián)網+”扶貧的模式讓瑤埠村的百香果走向全國。
電腦、網絡、電子商務、“互聯(lián)網+”扶貧……這是50多歲的村支書農炳民近兩個多月以來每天打交道的東西。“互聯(lián)網+”這個詞,正以鋪天蓋地之勢影響著各行各業(yè),也影響著這個地處橫縣石塘鎮(zhèn)西部最偏遠行政村的農民的生活。
瑤埠村距離縣城60多公里,山路崎嶇,村里的有效灌溉耕地僅1100畝。因此,這個780戶3000多人口的小村莊被確定為自治區(qū)“十二五”整村推進扶貧村。
2012年,當地政府把百香果種植引進村里,讓部分村民試種。但村民不敢大面積種植,因為擔心銷路不好。事實也印證了村民的顧慮。“由于市場變化太大,百香果的銷售價格異常不穩(wěn)定。”瑤埠村百香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社長陳治銀告訴記者,“有時能賣到1.5元/公斤,有時卻只有0.35元/公斤至0.4元/公斤。”果價不穩(wěn)、銷路不暢,這令原本肩負脫貧使命的百香果成為“雞肋”。
改變發(fā)生在2015年。來自南寧供銷社的扶貧工作隊定點幫扶瑤埠村,很快找到了百香果發(fā)展不起來的癥結。2015年5月,村里成立了百香果種植合作社,百香果采取統(tǒng)一種植、統(tǒng)一銷售的模式,保證了品質與產量。不過,銷路仍是難題,山溝溝里的百香果如何找到買家呢扶貧隊員們想到了電子商務。
像瑤埠這樣的偏遠農村,沒幾個人知道“電子商務”是怎么回事。如今,這個大家都不熟悉的東西,成為瑤埠村解決百香果銷路的“催化劑”。
確定了銷售路子,工作隊便利用供銷社的資源,聯(lián)系甄別不同的電商平臺。“最后我們綜合瑤埠村的實際情況,選擇了廣西天賣眾籌公司協(xié)助我們銷售百香果。”瑤埠村第一書記王婭萍告訴記者。
從2015年9月開始,市供銷社便開始著手幫助村民從電商平臺出售百香果。讓村民沒想到的是,10月百香果剛放到網上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短短一個月就賣了500公斤,而且銷路遍及全國各地,在東北最受歡迎。
“我上一批果的價格基本穩(wěn)定在1.5元/公斤。”瑤埠村百香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社長陳治銀告訴記者,通過電商平臺,他在10月一個人就賣了150多公斤的百香果。他說,在電商上銷售也不難操作,只要把需要的果發(fā)到電商公司就可以了,“比以前零零散散地銷售好多了,不用擔心價格有波動”。
“現(xiàn)在大家種果的積極性更高了。”農炳民說,雖然他自己已經有了630畝果地,但以后還要擴大發(fā)展。“2016年計劃擴大200畝。”看到種百香果前景很好,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也更高了。
同時,產量這個棘手的問題也將很快被工作隊員們解決。王婭萍說,他們打算聯(lián)系周邊村屯的百香果種植戶,幫助瑤埠村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
一個默默無聞的貧困村,正在以無法回頭的姿態(tài),奔向互聯(lián)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