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西林縣普合苗族鄉(xiāng)田間地頭人頭攢動,當地群眾在忙著收割香蔥。
在一塊香蔥收割過半的田里,者底村村民郭小青手腳麻利地一手抓起一把香蔥另一只手揚起鐮刀,不一會兒,一把把青嫩的香蔥便裝到籮筐里。
“一天可以割100多公斤,每天收入100多元。”郭小青說,她的動作算慢了,有人一天能割300多斤。放眼望去,一筐筐新鮮干凈的香蔥一字排在地頭。老板在田間地頭忙過稱群眾收割的香蔥,田間不時傳出群眾勞作的歡聲笑語。
西林縣一家貿易龍頭企業(yè)負責人郭先權說:“收上來的香蔥,我們經過脫水深加工制成干品,主要銷往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外市場。公司在當地種植香蔥,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創(chuàng)收。”
近年來,西林縣出臺土地流轉政策,引進龍頭企業(y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態(tài)種植合作模式,發(fā)展特色農業(yè)。目前,在該縣普合苗族鄉(xiāng)種植香蔥500多畝,年產量達100多萬公斤。該產品經過深加工制成脫水香蔥,年產量60噸,年產值達480多萬元。
(黃燕群)